合同生效条款矛盾该怎么办?


当合同生效条款出现矛盾时,我们需要按照一定的方法来处理。首先,让我们来明确一下合同生效的概念。合同生效指的是已经成立的合同在当事人之间产生了一定的法律拘束力,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法律效力。 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四百六十六条规定,当事人对合同条款的理解有争议的,应当依据本法第一百四十二条第一款的规定,确定争议条款的含义。第一百四十二条第一款规定,有相对人的意思表示的解释,应当按照所使用的词句,结合相关条款、行为的性质和目的、习惯以及诚信原则,确定意思表示的含义。这意味着当合同生效条款出现矛盾时,我们要综合各方面因素去确定条款的真实意思。 在实际处理中,有以下几个步骤和方法。第一步,双方友好协商。合同是双方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的产物,当生效条款出现矛盾时,当事人可以坐下来,根据合同的整体目的和双方最初的意愿,重新确定合同生效的条件。这是最为便捷和理想的方式,能体现当事人的意思自治原则。 如果协商不成,那就需要考虑合同的相关条款。比如合同的其他部分有没有对生效条件进行补充说明或者暗示,结合合同的上下文来判断哪一个生效条款更符合合同的整体逻辑和双方的真实意图。 还可以参考交易习惯。在某些行业或者特定的交易场景中,存在一些大家普遍遵循的交易习惯。如果合同生效条款的矛盾可以通过这些交易习惯来解释,那么也可以以此作为确定合同生效条件的依据。 要是以上方法都无法解决问题,当事人可以寻求法律途径,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或者依据合同中的仲裁条款申请仲裁。在诉讼或者仲裁过程中,由专业的法官或者仲裁员根据法律规定和具体情况来判断合同生效条款的真实含义。 总之,合同生效条款矛盾并不意味着合同无效,当事人可以通过协商、结合相关条款和交易习惯等方式来解决,必要时借助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