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单方调整工作岗位该怎么办?


当遇到单位单方调整工作岗位的情况时,首先需要明确一些基本的法律概念。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工作岗位通常是劳动合同的重要内容之一。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五条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变更劳动合同约定的内容。变更劳动合同,应当采用书面形式。这意味着,单位不能擅自单方面调整劳动者的工作岗位,必须与劳动者协商并达成一致,且以书面形式确定变更。 如果单位未经协商一致就单方调整工作岗位,劳动者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第一步,与单位进行沟通。劳动者应及时、主动地与单位相关负责人进行交流,表达自己对岗位调整的意见和看法,要求单位按照原劳动合同履行。在沟通时,要注意保留相关的聊天记录、通话录音等证据,以备后续可能的需要。 第二步,如果沟通无法解决问题,劳动者可以向单位发送书面的异议函。在异议函中,明确指出单位单方调整岗位的行为违反了劳动合同的约定和法律规定,要求单位恢复原工作岗位。同时,将异议函通过邮政快递等方式送达单位,并保留好快递单据。 第三步,如果单位仍然拒绝恢复原岗位,劳动者可以考虑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劳动监察部门有权对用人单位的违法行为进行查处。劳动者可以向当地的劳动监察大队提交相关证据,请求其介入调查。 第四步,若以上途径都无法解决问题,劳动者可以申请劳动仲裁。劳动仲裁是解决劳动争议的重要途径。劳动者需要准备好仲裁申请书、劳动合同、工资条、考勤记录等相关证据,向当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在仲裁过程中,要积极陈述自己的观点和理由,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最后,如果对仲裁结果不满意,劳动者还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人民法院会根据双方提供的证据和相关法律规定,作出公正的判决。 总之,单位单方调整工作岗位的行为通常是不合法的,劳动者要学会运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在整个过程中,要注意保留好相关证据,按照法定程序进行维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