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上发生故障妨碍交通且难以移动该怎么办?


当车辆在道路上发生故障,妨碍交通且难以移动时,在法律层面有明确的处理规定和要求。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相关的法律概念。这里涉及到的“道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一百一十九条规定,“道路”是指公路、城市道路和虽在单位管辖范围但允许社会机动车通行的地方,包括广场、公共停车场等用于公众通行的场所。“车辆发生故障”就是指车辆因为机械问题、零部件损坏等原因无法正常行驶。“妨碍交通”指故障车辆占据道路,影响了其他车辆和行人的正常通行。“难以移动”意味着由于车辆故障严重、缺少工具或其他客观原因,无法迅速将车辆移至不妨碍交通的地方。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五十二条规定,机动车在道路上发生故障,需要停车排除故障时,驾驶人应当立即开启危险报警闪光灯,将机动车移至不妨碍交通的地方停放;难以移动的,应当持续开启危险报警闪光灯,并在来车方向设置警告标志等措施扩大示警距离,必要时迅速报警。同时,第六十八条规定,机动车在高速公路上发生故障时,应当依照本法第五十二条的有关规定办理;但是,警告标志应当设置在故障车来车方向一百五十米以外,车上人员应当迅速转移到右侧路肩上或者应急车道内,并且迅速报警。机动车在高速公路上发生故障或者交通事故,无法正常行驶的,应当由救援车、清障车拖曳、牵引。 具体来说,在一般道路上,一旦车辆发生故障难以移动,驾驶人要第一时间开启危险报警闪光灯,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双闪灯,这是为了让其他车辆和行人注意到故障车辆的存在。然后,在来车方向设置警告标志,一般普通道路的警告标志设置距离没有高速公路那么远,但也要尽量保证能让后方来车有足够的反应时间。如果自己没办法处理故障,要及时拨打报警电话,请求交警部门和专业的救援人员来处理。 而在高速公路上,由于车速较快,危险系数更高。除了开启双闪灯和设置警告标志(距离要达到一百五十米以外)外,车上的所有人员都要迅速转移到右侧路肩上或者应急车道内,绝对不能在车内或者车道上停留,以避免发生二次事故。之后也要尽快报警,等待救援。 总之,在道路上车辆发生故障妨碍交通且难以移动时,驾驶人一定要严格按照法律规定操作,保障自身和其他交通参与者的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