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事故调解需要注意什么?


在医疗事故调解过程中,有许多方面需要注意。下面为你详细介绍: 首先是证据的收集与保存。证据是调解成功的关键。在医疗事故发生后,患者及其家属要及时收集和保存相关证据,如病历、检查报告、诊断证明、医疗费票据等。这些证据能够真实地反映医疗过程和患者的病情,对于确定事故的责任和赔偿金额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十条规定,患者有权复印或者复制其门诊病历、住院志、体温单、医嘱单、化验单(检验报告)、医学影像检查资料、特殊检查同意书、手术同意书、手术及麻醉记录单、病理资料、护理记录以及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病历资料。 其次是责任的认定。在调解前,需要明确医疗事故的责任。这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实现,如申请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二十条规定,卫生行政部门接到医疗机构关于重大医疗过失行为的报告或者医疗事故争议当事人要求处理医疗事故争议的申请后,对需要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应当交由负责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的医学会组织鉴定;医患双方协商解决医疗事故争议,需要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的,由双方当事人共同委托负责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的医学会组织鉴定。只有明确了责任,才能在调解中合理地提出赔偿要求。 再者是赔偿的范围和金额。赔偿范围一般包括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残疾生活补助费、精神损害抚慰金等。在确定赔偿金额时,要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实际损失来计算。《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五十条对医疗事故赔偿的项目和标准做出了详细规定。例如,医疗费按照医疗事故对患者造成的人身损害进行治疗所发生的医疗费用计算,凭据支付,但不包括原发病医疗费用。结案后确实需要继续治疗的,按照基本医疗费用支付。 另外,要选择合适的调解方式。可以选择医患双方自行协商调解,也可以申请卫生行政部门调解,还可以通过人民调解委员会进行调解。不同的调解方式有不同的特点和适用情况,患者及其家属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 最后,签订调解协议时要谨慎。调解协议是双方达成的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件,一旦签订,双方都要遵守。在签订协议前,要仔细阅读协议条款,确保协议内容符合自己的意愿和利益。如果对协议条款有疑问或者不满意,要及时与对方协商修改。 总之,在医疗事故调解过程中,患者及其家属要保持冷静和理性,充分了解自己的权利和义务,积极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