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信人去租房需要注意什么?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失信人的概念。失信人,也就是被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的人,是指那些有能力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但却拒不履行的人。这一制度是为了促使被执行人履行义务,保障债权人的合法权益。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公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的若干规定》,法院会将符合条件的被执行人纳入失信名单,并向社会公布。 对于失信人租房,在法律层面并没有禁止其租房居住的规定。不过,在租房过程中,有以下几点需要特别注意。 第一,关于租金支付。由于失信人可能存在信用问题,房东可能会要求更严格的租金支付方式,比如要求一次性支付较长时间的租金,或者提高押金金额。失信人需要确保自己有足够的资金来满足这些要求,避免因租金支付问题引发纠纷。同时,在支付租金和押金时,一定要保留好相关的支付凭证,这是保障自身权益的重要证据。 第二,合同签订方面。在签订租房合同前,失信人要仔细阅读合同条款,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尤其要注意合同中关于违约责任、房屋维修、解除合同等方面的规定。如果合同中有不合理的条款,要及时与房东协商修改。签订合同后,要妥善保管好合同原件,以便在出现问题时能够依据合同维护自己的权益。 第三,告知义务。虽然法律没有强制要求失信人在租房时向房东告知自己的失信身份,但从诚信和避免后续纠纷的角度出发,建议失信人在租房时可以选择合适的时机向房东说明自己的情况。如果房东因为失信人的身份而不愿意出租房屋,这也是房东的权利。但如果房东在不知情的情况下签订了合同,后续发现失信人身份并以此为由要求解除合同,可能会给失信人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第四,可能面临的限制。虽然租房本身不受限制,但失信人的一些行为可能会受到限制。例如,法院可能会对失信人的财产进行查控,如果租金涉及到法院查控的财产范围,可能会受到影响。因此,失信人要了解自己财产的相关情况,确保租金来源合法合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