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房者在签订购房合同时一定要注意什么?


购房者在签订购房合同时,有诸多重要事项需要注意。 首先,要关注合同主体。这里的合同主体主要指的是开发商。购房者必须确认开发商具备合法的销售资格,也就是要查看其是否拥有“五证”,即《国有土地使用证》《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施工许可证》和《商品房销售(预售)许可证》。依据《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第四十五条规定,商品房预售应当符合持有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投入开发建设的资金达到工程建设总投资的百分之二十五以上等条件。只有“五证”齐全,才能保证购房者的权益,避免出现开发商无法交付房屋等情况。 其次,合同条款的明确性至关重要。对于房屋的基本信息,如坐落位置、面积、户型等要准确无误。面积方面,不仅要明确建筑面积,还要关注套内建筑面积和公摊面积。在《商品房销售管理办法》中,对面积误差的处理有明确规定。如果合同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面积误差比绝对值在3%以内(含3%)的,据实结算房价款;面积误差比绝对值超出3%时,买受人有权退房。此外,房屋的质量标准、装修标准等也应在合同中详细写明。比如装修所用的材料品牌、规格等,避免开发商以次充好。 再者,付款方式和时间也是关键内容。购房者要明确付款的具体方式,是一次性付款、分期付款还是贷款付款。如果是贷款付款,要明确贷款的额度、期限以及如果贷款申请不通过的处理方式。同时,要注意合同中关于付款时间的规定,避免因逾期付款而承担违约责任。根据《民法典》的相关规定,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全面履行自己的义务。如果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 然后,交房时间和违约责任需要重点关注。合同中要明确规定开发商的交房时间,如果开发商逾期交房,购房者有权要求其承担违约责任。违约责任的具体形式和赔偿标准也应在合同中明确。例如,合同可以约定开发商每逾期一日,按照已付房款的一定比例向购房者支付违约金。这样可以保障购房者在开发商违约时能够获得相应的赔偿。 最后,关于产权登记的约定也不容忽视。开发商有义务协助购房者办理产权登记手续。合同中应明确办理产权登记的时间、方式以及如果开发商未能按时办理产权登记应承担的责任。《城市房地产开发经营管理条例》第三十二条规定,预售商品房的购买人应当自商品房交付使用之日起90日内,办理土地使用权变更和房屋所有权登记手续;现售商品房的购买人应当自销售合同签订之日起90日内,办理土地使用权变更和房屋所有权登记手续。房地产开发企业应当协助商品房购买人办理土地使用权变更和房屋所有权登记手续,并提供必要的证明文件。 总之,购房者在签订购房合同时要保持谨慎,仔细审查合同的各项条款,必要时可以咨询专业的律师,以确保自己的合法权益得到充分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