扰乱单位秩序罪的立案标准是什么?
我前几天在一家单位办事,结果遇到有人大闹单位,严重影响了单位正常办公。我想知道,这种行为达到什么程度会被立案构成扰乱单位秩序罪呢?我想了解下具体的立案标准。
展开


扰乱单位秩序罪,在我国《刑法》中并没有直接以此命名的罪名,与之相关的准确表述是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下面为你详细解释该罪的立案标准。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简单来说,就是一些人聚集在一起,故意捣乱,让单位、团体等正常的工作、生产、营业和教学、科研秩序没法正常进行,造成了严重的损失。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一)》第三十七条规定,有下面这些情形之一的,就达到了立案标准,会被追究刑事责任。一是致使工作、生产、营业和教学、科研无法进行,造成了严重损失。这里的“严重损失”,包括了经济上的损失,像因为停工停产导致的直接经济损失;也包括了非经济方面的损失,比如重要的科研项目进度被耽误等。二是聚众扰乱社会秩序,情节严重。比如,聚集的人数众多,持续的时间很长,手段比较恶劣等情况。三是造成恶劣社会影响。比如,引起了群众的恐慌、社会舆论的强烈反响等。从司法实践来看,对于是否达到立案标准,会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例如,聚众的人数多少,一般来说,聚集的人数越多,越容易构成犯罪;行为持续的时间长短,如果长时间地扰乱单位秩序,影响就会更恶劣;还有行为造成的后果,是仅仅造成了一些小的影响,还是导致单位的正常工作完全瘫痪等。总之,只有在综合考虑这些因素之后,才能准确判断是否构成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并达到立案标准。 需要强调的是,如果没有达到上述立案标准,但实施了扰乱单位秩序的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三条的规定,也可能会受到治安处罚,比如被警告、罚款或者行政拘留等。所以,大家都应该遵守法律法规,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