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处置损益在什么时候使用?
我在处理公司资产的时候,不太清楚资产处置损益这个科目该在什么情况下使用。比如公司卖了一批旧设备,不知道能不能用这个科目来核算,也不了解还有哪些场景适合用它。想知道在法律和会计规定里,资产处置损益的具体使用时机。
展开


资产处置损益是一个会计术语,主要用于核算企业处置非流动资产产生的利得或损失。这里说的非流动资产,像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是企业长期使用的资产,不是日常销售的商品。 在会计核算里,当企业打算出售、转让这些非流动资产时,就会用到资产处置损益。企业把这些资产卖出去或者转让给别人后,实际收到的钱和资产的账面价值、相关税费等之间会有差异,这个差异就通过资产处置损益来反映。如果卖资产赚了钱,就是资产处置收益;要是赔了钱,那就是资产处置损失。 依据《企业会计准则第 42 号——持有待售的非流动资产、处置组和终止经营》,企业处置持有待售的非流动资产或处置组时,应当将取得的价款扣除账面价值和相关税费后的金额计入当期损益。这里提到的当期损益,很多时候就体现在资产处置损益这个科目上。 比如,企业有一台旧设备,它的账面价值是 5 万元,企业把它卖了 6 万元,还花了 1000 元的手续费。那么这台设备的处置损益就是 6 万减去 5 万再减去 1000 元,等于 9000 元,这 9000 元就是资产处置收益,要通过资产处置损益科目核算。简单来说,只要是企业处置非流动资产,并且不是报废等原因,一般都要用资产处置损益来核算相关的收益或损失。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