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解中哪些行为算违反法律规定?
我最近参与了一场调解,过程中感觉对方有些行为不太对劲,但又不确定是不是违法。我 想知道在调解里,具体哪些行为是违反法律规定的呢?这样我心里能有个底,也能更好地维护自己权益。
张凯执业律师
已帮助 867 人解决法律问题
在调解过程中,以下一些行为通常被认为是违反法律规定的。
首先是强制调解。调解应当遵循自愿原则,这是调解的基本前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第四条规定,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民间纠纷,不收取任何费用,并且必须在当事人自愿、平等的基础上进行调解。如果一方当事人不愿意调解,而调解组织或相关人员强迫其参与调解,这种行为就违反了法律规定。比如,某些调解机构为了完成调解指标,不顾当事人反对强行要求其参加调解,这显然是不合法的。
其次是偏袒一方。调解人应当保持中立、公正的立场,平等对待双方当事人。《人民调解法》第十一条明确要求,人民调解员在调解工作中,要坚持原则,明法析理,主持公道。若调解人在调解过程中偏袒某一方,例如在听取双方陈述时,只重视一方的意见,对另一方的合理诉求置之不理,或者在提出调解方案时明显偏向一方,这就违反了调解的公正性原则,也不符合法律规定。
再者是泄露隐私。在调解过程中,调解人可能会了解到当事人的一些隐私或商业秘密。《人民调解法》第十二条规定,人民调解委员会委员、人民调解员应当尊重当事人的权利,不得泄露当事人的个人隐私、商业秘密。如果调解人将这些隐私信息泄露给他人,就侵犯了当事人的隐私权,属于违法行为。比如,调解人将当事人在调解中透露的家庭矛盾细节告知了无关的第三人,给当事人造成了不良影响。
另外,提供虚假信息也是违反法律规定的行为。无论是当事人还是调解人,都不能在调解过程中故意提供虚假的事实或证据。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在司法活动中故意作虚假证明、鉴定、记录、翻译等行为可能会构成伪证罪等犯罪。虽然调解不完全等同于司法活动,但提供虚假信息同样违背了诚实信用原则,会干扰调解的正常进行。例如,当事人为了在调解中获得更有利的结果,故意夸大损失或隐瞒关键事实。
相关问题
为您推荐20个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