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调解纠纷时,具体有哪几种调解方法呢?


在调解纠纷时,常见的调解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行政调解**:这是行政机关在执法过程中进行的调解。例如,公安机关对于一些轻微的治安纠纷、交通事故纠纷等进行调解。行政调解的依据是相关的行政法规和行政机关的职责权限。行政机关凭借其执法权和对相关领域的管理职能,对纠纷双方进行劝导、协商,促使双方达成和解。 **诉讼调解**:指法院在诉讼过程中开展的调解。当纠纷双方将争议提交到法院后,法院在审理案件过程中,会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引导双方当事人进行协商,寻求和解的可能性。诉讼调解依据的是民事诉讼法等相关法律规定。法院的调解具有权威性和强制执行力,如果双方达成调解协议,法院会制作调解书,调解书一经送达,即具有法律效力,双方必须履行。 **仲裁调解**:是仲裁机关在仲裁过程中的调解。当双方当事人约定将纠纷提交仲裁机构仲裁时,仲裁机构在仲裁程序中会尝试促成双方和解。仲裁调解遵循仲裁规则和相关法律规定。仲裁机构的专业性和中立性使得其调解具有一定的公信力。若双方达成调解协议,仲裁机构会制作调解书,调解书对双方具有约束力。 **人民调解**:由群众性组织即人民调解委员会进行的调解。人民调解委员会在基层社区、村等设立,由当地居民推选产生的调解员组成。人民调解具有便捷、灵活、成本低等特点,适用于各种民间纠纷,如邻里纠纷、家庭纠纷等。人民调解依据的是人民调解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人民调解达成的调解协议具有一定的法律效力,虽然不具有强制执行力,但如果一方不履行协议,另一方可以向法院起诉,要求确认调解协议的效力并要求对方履行。 此外,从调解技巧和方法的角度来看,还有保持中立取得信任法,即调解主持人要保持中立立场,赢得双方当事人的信任;基本事实与法律关系清楚法,要让当事人清楚了解纠纷涉及的基本事实和相关法律关系;主动引导法,调解主持人主动引导当事人进行协商;调解方案应变法,根据调解过程中的情况变化及时调整调解方案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