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期间不计入审理、执行期限?


在司法程序中,有些期间是不计入审理、执行期限的。下面为您详细介绍: 首先,关于审理期限,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严格执行案件审理期限制度的若干规定》第九条,下列期间不计入审理、执行期限。对于刑事案件,对被告人作精神病鉴定的期间是不计入审理期限的。这是因为精神病鉴定往往需要专业的机构和人员进行,过程复杂且耗时较长,其结果对于案件的定性和量刑有着重要影响。例如,在一些涉及暴力犯罪的案件中,被告人可能存在精神状态异常的情况,这时就需要进行精神病鉴定来确定其刑事责任能力。 在民事、行政案件中,公告、鉴定期间不计入审理期限。公告是指法院通过一定的方式向当事人送达法律文书或告知相关事项,比如在无法直接联系到被告时,通过登报等方式进行公告送达。鉴定则是对案件中的专门性问题进行科学鉴定,像医疗事故鉴定、工程造价鉴定等。这些鉴定需要专业的技术和时间来完成,所以不计入审理期限。 此外,审理当事人提出的管辖权异议和处理法院之间的管辖争议的期间也不计入。当一方当事人对案件的管辖权提出异议时,法院需要对该异议进行审查和处理,这期间的时间不应算在正常的审理期限内。例如,在一些合同纠纷案件中,被告可能认为案件应由其他法院管辖,从而提出管辖权异议。 对于执行案件,暂缓执行的期间不计入执行期限。暂缓执行是指在执行过程中,由于出现了法定事由,法院决定暂时停止执行程序。比如,被执行人提供了担保,并经申请执行人同意,法院可以决定暂缓执行。另外,中止执行的期间同样不计入执行期限。中止执行是指在执行过程中,因发生某种特殊情况,需要暂时停止执行程序,待特殊情况消失后,再恢复执行。例如,作为一方当事人的公民死亡,需要等待继承人继承权利或者承担义务时,法院会裁定中止执行。 总之,这些不计入审理、执行期限的规定,是为了保证司法程序的公正、准确和顺利进行,充分考虑了司法实践中的各种实际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