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行政处罚法规定的听证主持人是谁?


在我国,行政处罚听证主持人在行政处罚程序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他们的职责是确保听证程序能够公正、公平、公开地进行。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目前我国行政处罚法对听证主持人的规定。 首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六十四条的相关规定,听证由行政机关指定的非本案调查人员主持;当事人认为主持人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有权申请回避。这一规定主要是为了保证听证的公正性。所谓非本案调查人员,就是指没有参与对该案件进行调查工作的人员来担任听证主持人。如果让参与调查的人员来主持听证,可能会因为其先入为主的调查结论,而无法客观、公正地听取当事人的陈述和申辩,进而影响到听证结果的公正性。 例如,在一个市场监管部门对某商家进行行政处罚的听证案件中,如果负责调查该商家违规行为的执法人员同时担任听证主持人,那么在听证过程中,他可能会不自觉地倾向于自己之前调查得出的结论,而不能充分听取商家的合理辩解。所以,指定非本案调查人员担任主持人,能够在制度上保障听证程序的公平性。 对于当事人而言,他们拥有申请回避的权利。如果当事人认为主持人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比如主持人是被处罚企业负责人的亲属,或者与案件调查人员有特殊关系等,可能影响到听证的公正进行,就可以提出回避申请。行政机关在收到申请后,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审查,如果确实存在可能影响公正的情况,就会更换听证主持人。 此外,听证主持人在整个听证过程中有着一系列明确的职责。他们需要维护听证秩序,确保听证按照法定程序进行。在听证开始时,主持人要核对听证参加人身份,宣布听证纪律和听证内容。在听证过程中,要保障当事人充分行使陈述、申辩和质证的权利,认真听取当事人和调查人员的意见,并对双方提出的证据进行审查和判断。听证结束后,主持人还需要制作听证笔录,并将其作为行政机关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重要依据之一。 总之,我国行政处罚法对听证主持人的规定是为了构建一个公平、公正的行政处罚听证环境,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确保行政机关能够依法、合理地作出行政处罚决定。无论是行政机关还是当事人,都应当了解并遵守这些规定,以促进行政处罚程序的顺利进行和法治社会的建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