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诉抚养费原告是父母还是子女?


在起诉抚养费的问题上,原告是父母还是子女需要分情况来看。 首先,如果父母双方已经就抚养费事宜签署了离婚协议书,然而对方却没有按照协议规定支付抚养费用,这种情况可以看作是违约。在这种状况下,父母中的任何一方都有权利作为原告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对方依照协议约定履行支付抚养费的义务。这是因为离婚协议具有合同性质,双方都应当遵守约定,一方不履行支付义务,另一方有权维护自身权益,确保子女能够得到应有的抚养费用。法律依据在于民事合同相关法律规定,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保护 。 其次,要是抚养费问题还没有经过父母双方充分协商,或者协商后没有达成一致,又或者没有经过法院通过诉讼程序来明确,那么此时也应当由父母中的一方作为原告,把另一方列为被告,通过法律诉讼的途径来确定对方应当承担的抚养费金额以及支付方式。这是因为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借助法律的权威来确定抚养费相关事宜,保障子女的合法权益,也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五条规定,离婚后,子女由一方直接抚养的,另一方应当负担部分或者全部抚养费。负担费用的多少和期限的长短,由双方协议;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判决。前款规定的协议或者判决,不妨碍子女在必要时向父母任何一方提出超过协议或者判决原定数额的合理要求。 最后,倘若父母双方已经就抚养费问题达成了共识,或者法院已经作出了抚养费支付标准的确立判决,但是现在希望对既定的抚养费标准进行调整,比如提高抚养费,那么此时应当由子女作为原告,未成年子女的父母中的任意一方作为其法定代理人向法院提起诉讼。这是因为抚养费是为了保障子女的成长需求,当情况发生变化,子女的需求增加时,子女有权提出调整的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七条规定,父母不履行抚养义务的,未成年子女或者不能独立生活的成年子女,有要求父母给付抚养费的权利。 相关概念: 法定代理人:是指根据法律规定,代理无诉讼行为能力的当事人进行诉讼,直接行使诉讼代理权的人。在未成年人作为原告的案件中,由于未成年人不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需要法定代理人来代表其参与诉讼,维护其合法权益。 抚养费:是父母或其他对未成年人负有抚养义务的人,为未成年人承担的生活、教育等费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