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出让金应该由谁来承担?


土地出让金是指各级政府土地管理部门将土地使用权出让给土地使用者,按规定向受让人收取的土地出让的全部价款,或土地使用期满,土地使用者需要续期而向土地管理部门缴纳的续期土地出让价款。 从一般的法律规定和实际操作来看,土地出让金通常由土地使用者承担。在土地出让的交易中,土地使用者通过支付土地出让金,获得一定期限内对土地的使用权。这就好比我们租房子,要向房东支付租金才能使用房子一样,只不过土地出让是一种有期限的土地使用权交易,土地出让金就是使用土地的费用。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规定,土地使用权出让,是指国家将国有土地使用权在一定年限内出让给土地使用者,由土地使用者向国家支付土地使用权出让金的行为。这从法律层面明确了土地使用者支付土地出让金的义务。 不过,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土地出让金的承担主体可能会有所不同。例如,在某些土地转让的情形中,出让方和受让方可以通过协商来确定土地出让金的承担方。这种协商结果通常会在双方签订的合同中明确约定。如果合同中有明确规定土地出让金由出让方承担,那么就按照合同执行。但需要注意的是,这种约定不能违反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另外,在一些政府主导的土地开发项目中,政府可能会基于特定的政策目的,对土地出让金的承担做出特殊安排。比如,为了鼓励某些产业的发展,政府可能会给予一定的土地出让金减免或者由政府承担部分土地出让金的优惠政策。 在实际操作中,如果涉及土地出让金承担的问题,当事人应当仔细审查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文件以及双方签订的合同。如果对土地出让金的承担存在争议,可以通过协商、调解或者法律途径来解决。协商是最直接的方式,双方可以友好沟通,达成一致意见。如果协商不成,可以请求相关部门进行调解。若调解也无法解决问题,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由法院根据具体情况和法律规定来判定土地出让金的承担主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