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经侦说一个月才能知道是否立案?
我去经侦报案,工作人员说要一个月才能知道立不立案。我挺着急的,不明白为啥要这么久,想知道这一个月是必须的吗,有没有相关法律依据呢?
展开


在经济犯罪侦查中,经侦部门告知一个月才能确定是否立案,这是有其合理性和法律依据的。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立案的概念。立案是指司法机关对报案、控告、举报、自首以及自诉人起诉等材料,按照各自的管辖范围进行审查后,认为有犯罪事实发生并需要追究刑事责任时,决定将其作为刑事案件进行侦查或者审判的一种诉讼活动。简单来说,就是看看这件事是不是构成犯罪,需不需要作为刑事案件来处理。 根据《公安机关办理经济犯罪案件的若干规定》,公安机关接受涉嫌经济犯罪线索的报案、控告、举报、自动投案后,应当立即进行审查,并在七日以内决定是否立案;重大、疑难、复杂线索,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立案审查期限可以延长至三十日;特别重大、疑难、复杂或者跨区域性的线索,经上一级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立案审查期限可以再延长三十日。 这里的一个月期限,很可能是因为案件属于重大、疑难、复杂线索,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后延长了审查期限。经侦部门需要在这一个月内对案件进行全面、细致的调查和审查。他们要收集相关的证据材料,核实案件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判断是否符合立案的条件。这一系列工作都需要时间和精力,不能仓促决定。如果在审查过程中发现证据不足或者案件事实不清,还需要进一步调查取证。只有在确保事实清楚、证据充分的情况下,才能做出准确的立案决定。所以,这一个月的时间是为了保证立案决定的准确性和公正性。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