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温情讨薪’不如‘重罪清欠’?
在探讨为什么说“温情讨薪”不如“重罪清欠”之前,我们先来理解这两个概念。“温情讨薪”指的是劳动者通过较为温和、友善的方式来索要被拖欠的工资,比如与用人单位友好协商、找相关部门调解等。而“重罪清欠”则是通过法律手段,对恶意拖欠工资的行为给予严厉的刑事处罚,以此来强制用人单位支付工资。
从现实情况来看,“温情讨薪”往往存在一些局限性。许多劳动者在被拖欠工资后,首先会选择与用人单位进行协商。他们希望通过和平沟通的方式解决问题,避免将关系闹僵。然而,有些用人单位却利用劳动者的这种心理,采取拖延战术,今天说明天给,明天又说后天给,一拖再拖。还有些用人单位直接拒绝支付工资,使得劳动者的协商努力付诸东流。此时,劳动者可能会寻求劳动调解部门的帮助。调解部门会在中间进行斡旋,希望双方能够达成和解。但调解的效果也并不总是理想的,有些用人单位根本不配合调解,导致调解无法进行下去。
相比之下,“重罪清欠”有着强大的法律威慑力。《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六条之一规定了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以转移财产、逃匿等方法逃避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或者有能力支付而不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数额较大,经政府有关部门责令支付仍不支付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 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当用人单位知道拖欠工资可能会面临严重的刑事处罚时,他们就会权衡利弊,不敢轻易拖欠工资。这就从源头上对恶意欠薪行为起到了遏制作用。而且,一旦用人单位被认定构成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司法机关会强制其支付工资,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温情讨薪”虽然体现了劳动者的善良和对和谐关系的期望,但在面对恶意欠薪行为时,往往显得力不从心。而“重罪清欠”通过法律的强制力,能够有效打击恶意欠薪,保障劳动者能够及时拿到自己应得的工资。所以说,“温情讨薪”不如“重罪清欠”。
相关问题
为您推荐19个最新问题
在网络上恶意造谣是否犯法?
盗窃未遂达到多少金额可以立案?
劳动争议纠纷委托律师的收费标准是怎样的?
离婚财产分割协议书在婚前签订是否有效?
经济诈骗派出所管吗?
工伤鉴定和伤残鉴定有什么区别?
哪些法律是自公布之日起生效的?
工地要账怎么闹才不违法?
什么是执行最低工资标准?
销售商品房增值税纳税义务的发生时间是什么时候?
车船税的滞纳金如何做账?
庭审直播有哪些最新规定?
女婿外遇导致离婚会怎么判?
跨省怎么办离婚手续最快?
为什么会出现登记地与核发地不一致的问题?
医疗事故在多长时间内可以起诉?
如何封存主观性病历资料?
离婚时一方有过错是否应当少分或不分财产?
如何投资和运营融资租赁公司?
已为您展示了 19 个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