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事逃逸致死后确认人后是否会先拘留?


肇事逃逸致死后确认人后,一般是可以先行刑事拘留的,但也并非绝对。 首先,从法律层面来看,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的行为构成交通肇事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八十二条规定,公安机关对于现行犯或者重大嫌疑分子,如果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先行拘留: 1. 正在预备犯罪、实行犯罪或者在犯罪后即时被发觉的。在肇事逃逸致人死亡案件中,如果逃逸者在被确认身份时,其逃逸行为刚刚结束且被及时发觉,符合这一情形,可先行拘留。 2. 被害人或者在场亲眼看见的人指认他犯罪的。若有相关人员明确指认该逃逸者就是肇事凶手,公安机关可依法对其先行拘留。 3. 在身边或者住处发现有犯罪证据的。例如,在逃逸者的车辆上发现与事故现场相符的碰撞痕迹、血迹等能够证明其肇事犯罪的证据时,可先行拘留。 4. 犯罪后企图自杀、逃跑或者在逃的。肇事逃逸者本身就有逃避法律追究的主观故意和行为,存在逃跑或者在逃的状态,符合这一条件,可先行拘留。 5. 有毁灭、伪造证据或者串供可能的。如果有迹象表明逃逸者可能会销毁与事故相关的证据,或者与他人串供以干扰司法调查,公安机关可以先行将其拘留。 6. 不讲真实姓名、住址,身份不明的。若逃逸者在被确认身份过程中,故意隐瞒真实信息,身份不明,公安机关可对其先行拘留。 7. 有流窜作案、多次作案、结伙作案重大嫌疑的。若发现逃逸者有此类嫌疑,也可先行拘留。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是否先行拘留还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比如,虽然确认了逃逸者身份,但如果其没有上述法定的先行拘留情形,或者有特殊情况需要进一步调查核实的,公安机关可能不会立即采取拘留措施。例如,逃逸者在确认身份后,主动配合调查,积极赔偿受害者家属损失,且没有逃跑、毁灭证据等风险,公安机关可能会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是否拘留。 总之,肇事逃逸致死后确认人后是否先拘留,要根据具体案件情况和相关法律规定来判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