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废车出事故出卖人会受牵连吗?


报废车出事故后,出卖人是很可能会受牵连的。下面为您详细解释相关的法律规定和责任承担情况。 首先,我们来明确一下报废车的概念。报废车是指达到国家报废标准,或者虽未达到国家报废标准,但发动机或者底盘严重损坏,经检验不符合国家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或者国家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机动车。这种车辆由于自身状况不佳,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上路行驶极易引发交通事故。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二百一十四条规定,以买卖或者其他方式转让拼装或者已经达到报废标准的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损害的,由转让人和受让人承担连带责任。这意味着,如果您将报废车出卖给他人,而该车辆在之后发生了交通事故并造成了损害,那么作为出卖人的您和购买该报废车的受让人要共同对事故造成的损害承担责任。 举个例子,如果因为这辆报废车发生事故导致他人受伤,伤者的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等各项损失,伤者既可以要求受让人赔偿,也可以要求您赔偿。而且,不管是您还是受让人先进行了赔偿,之后都可以按照双方的过错程度,向另一方进行追偿。 从法律原理上来说,法律之所以这样规定,是因为出卖报废车的行为本身就违反了相关规定。国家对报废车有严格的管理,禁止其在道路上行驶和进行非法交易。出卖人明知车辆是报废车还进行出卖,主观上存在过错,而这种过错与事故的发生和损害的产生存在一定的因果关系。所以,出卖人需要为自己的过错行为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 另外,除了民事赔偿责任外,出卖报废车的行为还可能面临行政处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一百条规定,出售已达到报废标准的机动车的,没收违法所得,处销售金额等额的罚款,对该机动车依照本条第一款的规定处理(即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予以收缴,强制报废)。 综上所述,报废车出事故后,出卖人不仅可能要承担民事赔偿的连带责任,还可能面临行政处罚。因此,为了避免不必要的法律风险和麻烦,建议严格遵守法律法规,不要买卖报废车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