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伤赔偿中换了法人该怎么赔偿?


在工伤赔偿中遇到公司更换法人的情况,劳动者不用过于担心自己的权益受损。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些基本概念。法人在法律上指的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公司就是常见的法人形式。而法人变更通常是指法人在存续期间,其组织、名称、住所、经营范围等重要事项发生的变化,更换法定代表人就是其中一种情况。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的相关规定,用人单位分立、合并、转让的,承继单位应当承担原用人单位的工伤保险责任。也就是说,即使公司更换了法人,只要公司这个法人主体还存在,它对劳动者的工伤保险责任并不会因为法定代表人的更换而改变。 当发生工伤后,赔偿流程一般如下:第一步是申请工伤认定。劳动者或者其近亲属、工会组织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1年内,可以直接向用人单位所在地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在申请时,需要提交工伤认定申请表、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包括事实劳动关系)、人事关系的其他证明材料以及医疗机构诊断证明书、诊断病历等医疗诊断证明或者职业病诊断证明书、职业病诊断鉴定书等材料。 第二步是劳动能力鉴定。职工发生工伤,经治疗伤情相对稳定后存在残疾、影响劳动能力的,应当进行劳动能力鉴定。劳动能力鉴定由用人单位、工伤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向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申请,并提供工伤认定决定和职工工伤医疗的有关资料。 第三步是根据鉴定结果进行赔偿。赔偿项目包括医疗费、停工留薪期工资、伤残津贴、一次性伤残补助金等。具体的赔偿标准会根据工伤等级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例如,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一级伤残为27个月的本人工资,二级伤残为25个月的本人工资等。 在整个赔偿过程中,劳动者可以要求现在的公司承担赔偿责任。因为法定代表人只是代表公司行使职权的负责人,法定代表人的更换并不影响公司作为法人组织承担责任的能力和义务。如果公司拒绝承担赔偿责任,劳动者可以通过劳动仲裁或者向法院提起诉讼等法律途径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