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没有劳动合同,工伤怎么办理?
在没有签订劳动合同的情况下遭遇工伤,劳动者仍然可以通过一系列合法途径来维护自己的权益,办理工伤相关事宜。下面为您详细介绍具体的步骤和依据。
首先,要确定劳动关系。虽然没有劳动合同,但可以通过其他材料来证明与单位存在劳动关系,这些材料包括工资支付凭证(如银行转账记录、工资条等)、工作证、考勤记录、同事的证人证言等。依据《关于确立劳动关系有关事项的通知》第二条规定,用人单位未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认定双方存在劳动关系时可参照下列凭证:(一)工资支付凭证或记录(职工工资发放花名册)、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的记录;(二)用人单位向劳动者发放的“工作证”“服务证”等能够证明身份的证件;(三)劳动者填写的用人单位招工招聘“登记表”“报名表”等招用记录;(四)考勤记录;(五)其他劳动者的证言等。
接着是申请工伤认定。劳动者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1年内,可以直接向用人单位所在地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十七条规定,职工发生事故伤害或者按照职业病防治法规定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所在单位应当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向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遇有特殊情况,经报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同意,申请时限可以适当延长。用人单位未按前款规定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的,工伤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工会组织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1年内,可以直接向用人单位所在地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在申请工伤认定时,需要提交一些材料,依据《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八条,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应当提交下列材料:(一)工伤认定申请表;(二)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包括事实劳动关系)、人事关系的其他证明材料;(三)医疗机构出具的受伤后诊断证明书或者职业病诊断证明书(或者职业病诊断鉴定书)。
如果被认定为工伤,之后就可以进行劳动能力鉴定。劳动能力鉴定是确定工伤职工伤残等级以及生活自理障碍程度的重要程序。劳动能力鉴定由用人单位、工伤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向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申请,并提供工伤认定决定和职工工伤医疗的有关资料。依据《工伤保险条例》第二十一条,职工发生工伤,经治疗伤情相对稳定后存在残疾、影响劳动能力的,应当进行劳动能力鉴定。
最后就是获取赔偿。根据劳动能力鉴定的结果,工伤职工可以依法享受相应的工伤保险待遇。如果单位没有为职工缴纳工伤保险,那么相关的赔偿责任将由单位承担。《工伤保险条例》第六十二条规定,依照本条例规定应当参加工伤保险而未参加工伤保险的用人单位职工发生工伤的,由该用人单位按照本条例规定的工伤保险待遇项目和标准支付费用。总之,即使没有签订劳动合同,劳动者在遭遇工伤时也有法律保障,要及时通过合法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
相关问题
为您推荐17个最新问题
约嫖娼终止了是否会被拘留?
婚内财产公证后离婚是否有效,法律是如何规定的?
一宗房产上存在多个抵押权时后一顺位抵押有风险吗?
律师会见羁押犯的前提手续是如何规定的?
把家砸了离婚会怎么判?
普通诈骗罪的量刑标准是什么?
退付手续费可以奖励办税人员吗?
行政案件调取证据有哪些法律依据?
天眼查能不能查 房产信息?
医保卡提现是否违法?
货车行驶证丢失补证需要带什么证件?
行人未按规定走人行道的处罚依据是什么?
个人公积金账号指的是哪个号码?
聚众斗殴后如何通知家人?
对涉及税款的确定认定确有错误该如何处理?
承揽人擅自将工作交他人代为完成,定作人能否解除合同?
合同无效的情形有哪些?
已为您展示了 17 个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