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estion-icon 劳动者维权有哪十大误区?

我是一名普通劳动者,之前和公司产生了一些纠纷,想维权但又怕陷入误区。所以想了解一下,劳动者维权过程中通常会出现哪十大误区呢?这些误区会对维权结果有什么影响?希望能有人给我详细讲讲。
展开 view-more
  • #劳动者维权
answer-icon 共1位律师解答

劳动者维权是保障自身合法权益的重要途径,但在实际操作中,很容易陷入一些误区。以下为您详细介绍劳动者维权的十大误区。 误区一:认为口头协议也有绝对保障。很多劳动者觉得和用人单位达成了口头协议就没问题,然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十条规定,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口头协议难以举证,一旦发生纠纷,劳动者的权益很难得到保障。 误区二:忽视仲裁时效。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如果超过这个时效,劳动者的诉求可能不被受理。 误区三:误以为加班都有加班工资。实际上,并非所有加班都能获得加班工资。比如,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在休息日加班,之后又安排了补休,就可以不支付加班工资。 误区四:自动离职就能一走了之。一些劳动者因不满工作而自动离职,认为这样就和单位没关系了。但自动离职可能导致劳动者无法获得经济补偿,还可能要承担违约赔偿责任。 误区五:举证责任全在用人单位。虽然在一些情况下用人单位负有举证责任,但劳动者也有义务提供基本证据证明劳动关系的存在等。 误区六:拒绝调岗就可获补偿。用人单位合理的调岗安排是其用工自主权的体现,劳动者无正当理由拒绝,可能无法获得补偿。 误区七:签了放弃社保协议就不用管。这种协议是无效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规定,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必须依法参加社会保险,缴纳社会保险费。 误区八:维权只能走诉讼。劳动争议有协商、调解、仲裁、诉讼等多种解决途径,并非一定要通过诉讼。 误区九:夸大诉求金额就能多获赔偿。诉求金额应合理合法,否则可能承担败诉风险和额外的诉讼费用。 误区十:不配合调查。在劳动争议处理过程中,劳动者不配合调查,可能影响自身权益的维护。 总之,劳动者在维权时要了解相关法律法规,避免陷入这些误区,以合法有效的方式维护自己的权益。

avatar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suggest-qr
mobile-suggestion
qr why
mobile-cta-laywer cta-laywer
免费法律咨询 3423名律师在线 3分钟快速回复
立即联系立即拨打立即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