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取保候审的法定条件
根据《刑事诉讼法》相关规定,对于敲诈勒索罪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若存在以下情形之一,可能适用取保候审:
- 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例如,在一些敲诈勒索案件中,犯罪嫌疑人勒索金额较小、情节较轻,可能被判处管制或拘役,这种情况下符合取保候审条件。
- 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比如,犯罪嫌疑人虽然实施了敲诈勒索行为,但有悔罪表现,主动退还勒索财物,且平时表现良好,无再犯风险,司法机关综合判断认为采取取保候审不会对社会造成危害。
- 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例如,犯罪嫌疑人患有严重的心脏病,需要长期治疗和护理,生活无法自理,同时其犯罪情节相对较轻,采取取保候审不会影响案件侦查和社会安全。
- 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取保候审的。
二、实际案例分析
案例:张某因经济拮据,多次通过发送威胁短信的方式向李某索要钱财,累计金额达到5000元。李某报警后,张某被公安机关抓获。在案件侦查过程中,张某的家属发现张某患有严重的糖尿病,且需要定期进行治疗,生活难以自理。张某家属向公安机关提出取保候审申请,并提供了相关病历和诊断证明,同时表示张某愿意积极配合调查,退还勒索所得。公安机关经审查后认为,张某的情况符合取保候审的条件,于是批准了张某家属的申请,要求张某提供保证人并缴纳一定数额的保证金。
三、取保候审的申请流程
- 申请主体:被羁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有权提出取保候审的申请。犯罪嫌疑人被逮捕的,其聘请的律师也可以为其申请取保候审。例如,在上述案例中,张某的家属作为其近亲属,有权向公安机关提出取保候审申请;如果张某聘请了律师,律师同样可以代为申请。
- 申请形式:申请取保候审应当采用书面形式,需明确写明申请人的身份信息、申请事由、保证方式等内容。
四、取保候审的决定程序
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在接到取保候审的申请书后,应当在7天之内作出是否同意的答复。决定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的,应当报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检察院检察长或者人民法院院长批准,并签发《取保候审决定书》和《执行取保候审通知书》,并责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出保证人或交纳保证金。如不同意取保候审,应当告知申请人,并说明不同意的理由。在张某的案例中,公安机关在收到申请后,对张某的病情、社会危险性等进行了综合评估,在7天内作出了批准的决定,并依法办理了相关手续。
五、取保候审的执行环节
取保候审的执行机关为公安机关。公安机关在执行时,应当向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宣读《取保候审决定书》,并令其签名或盖章,告知其在取保候审期间应当遵守的规定,如未经执行机关批准不得离开所居住的市、县;住址、工作单位和联系方式发生变动的,在二十四小时以内向执行机关报告等。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取保候审期间没有违反《刑事诉讼法》规定的,取保候审期间届满以后,负责执行的公安机关应将保证金退还给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并告知保证人解除担保。
六、法律建议
- 犯罪嫌疑人及其家属应及时了解取保候审的相关法律规定和程序,在符合条件的情况下,尽早提出申请。
- 申请时要提供充分、真实的材料,如病历、证明社会危险性低的相关证据等,以增加申请成功的几率。
- 在取保候审期间,犯罪嫌疑人必须严格遵守相关规定,积极配合司法机关的调查和审判工作,避免因违反规定而被取消取保候审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