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法律条文明确赡养义务
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十六条规定,父母对未成年子女负有抚养、教育和保护的义务。成年子女对父母负有赡养、扶助和保护的义务。第一千零六十七条进一步明确,成年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的,缺乏劳动能力或者生活困难的父母,有要求成年子女给付赡养费的权利。同时,父母与子女间的关系,不因父母离婚而消除。也就是说,无论父母是否离婚,成年子女都有赡养父母的法定义务。
二、不赡养离婚父母承担的民事法律责任
民事责任方面,主要体现为支付赡养费。当父母缺乏劳动能力或者生活困难时,有权要求成年子女给付赡养费。比如,在某个实际案例中,老张和妻子离婚后,独自生活且身体欠佳,丧失了劳动能力,没有稳定的经济来源。而他的儿子小张却以父母离婚为由,拒绝支付赡养费并对老张的生活不闻不问。老张无奈之下将小张告上法庭。法院依据相关法律规定,判决小张每月向老张支付一定数额的赡养费,以保障老张的基本生活需求。
除了支付赡养费,子女还应当对父母进行扶助和保护。例如,在生活上照顾父母,关心父母的身体健康,为患病的父母提供必要的医疗帮助等。如果子女不履行这些义务,父母同样可以通过法律途径要求子女履行。
三、不赡养离婚父母可能承担的刑事责任
如果拒不赡养老人的后果严重,可能会构成遗弃罪,从而要承担刑事责任。根据我国刑法规定,对于年老、年幼、患病或者其他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人,负有扶养义务而拒绝扶养,情节恶劣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例如,有这样一个案例,老李离婚后独自居住,年事已高且患有多种疾病,生活无法自理。他的女儿小李不仅拒绝支付赡养费,还将老李赶出家门,致使老李流落街头,生活陷入极度困境。这种情况下,小李的行为就属于情节恶劣,构成了遗弃罪,最终受到了法律的制裁。
四、实用的法律建议
对于父母而言,如果遇到子女不赡养的情况,首先可以尝试与子女进行沟通协商,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让子女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履行赡养义务。如果沟通协商无果,可以向当地的居委会、村委会或者调解组织寻求帮助,通过调解的方式解决纠纷。若调解仍无法解决问题,父母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子女支付赡养费并履行赡养义务,通过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对于子女来说,要充分认识到赡养父母是自己的法定义务,不能以任何理由逃避。即使父母离婚,也不能成为不赡养父母的借口。在日常生活中,要关心父母的生活,尽自己的能力为父母提供经济上的支持和生活上的照顾,履行好自己的赡养义务,避免因违法而承担不利的法律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