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实生活中,当孩子已经20岁,父母决定离婚时,财产的分配问题往往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下面我们就来详细探讨一下这种情况下财产该如何分配。
法律规定下的财产分配原则
- 不涉及孩子分配:当孩子年满20岁,按照法律规定,其不再直接参与父母的财产分配。因为此时孩子已成年,具有独立的民事行为能力,父母的财产属于夫妻双方,与成年子女无关。
- 夫妻财产区分:首先需要明确哪些是夫妻共同财产,哪些是夫妻一方的财产。根据法律规定,夫妻共同财产包括工资、奖金;生产经营的收益;知识产权的收益;继承或赠与所得的财产(但遗嘱或赠与合同中确定只归夫或妻一方的财产除外)等。而夫妻一方的财产包括一方的婚前财产;一方因身体受到伤害获得的医疗费、残疾人生活补助费等费用;遗嘱或赠与合同中确定只归夫或妻一方的财产;一方专用的生活用品等。
- 财产分配方式:离婚时,双方有合法婚姻财产约定的,依约定。一方的特有财产归本人所有。夫妻共同财产一般应当均等分割,必要时亦可不均等,有争议的,人民法院应依法判决。
实际案例分析
- 案例详情:小张20岁,其父母决定离婚。其父亲在婚前购买了一套房产,婚后夫妻二人共同经营了一家店铺,盈利颇丰,同时母亲在婚后因交通事故获得了一笔伤残赔偿金。
- 案例分析:在这个案例中,父亲婚前购买的房产属于父亲一方的婚前财产,应归父亲所有。夫妻共同经营店铺的盈利属于夫妻共同财产,应按照均等分割的原则进行分配,除非存在特殊情况(如一方对店铺经营贡献明显更大等)。而母亲因交通事故获得的伤残赔偿金属于一方因身体受到伤害获得的费用,是母亲的个人财产,归母亲所有。
实用法律建议
- 了解财产状况:在离婚过程中,夫妻双方应清楚了解家庭财产的具体情况,包括各类财产的来源、数量、价值等,以便准确进行财产分割。
- 协商解决优先:夫妻双方可以通过友好协商的方式,就财产分配达成一致协议。这样既能节省时间和精力,也有利于维护家庭关系。
- 寻求法律帮助:如果双方在财产分割问题上存在较大争议,无法协商解决,可以寻求专业律师的帮助,通过法律途径解决纠纷,以确保自身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
- 保留相关证据:在财产分割过程中,涉及到财产的证明文件、交易记录等相关证据要妥善保留,以备不时之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