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诈骗对面有免责声明怎么办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作者
在遭遇诈骗时,若对方有免责声明,很多人可能会感到困惑和无助。本文将结合相关法律条文,通过实际案例分析这种情况的应对方法,并提供实用法律建议,帮助你了解如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在现实生活中,诈骗行为时有发生,而当被诈骗时,若对方还拿出免责声明,这让许多受害者感到迷茫。那么,遇到这种情况到底该怎么办呢?

一、相关法律条文及规定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免责声明在诈骗情境下往往是无效的。根据我国《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八条规定:“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也就是说,通过诈骗手段达成的任何交易或者行为,本身就是违背法律和公序良俗的,所谓的免责声明并不能成为诈骗者逃避法律责任的挡箭牌。

从刑事角度来看,诈骗行为可能构成诈骗罪。《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二、实际案例分析

曾经有这样一个案例:张某通过虚构自己工厂的生产能力,与李某签订了一份大额的货物供应合同,并在合同中添加了免责声明,称若出现任何问题,己方不承担责任。李某支付了预付款后,张某却未能按照约定提供货物,李某发现自己被骗。在这个案例中,张某的免责声明显然是无效的。因为张某从一开始就是以欺诈的手段与李某签订合同,李某是在被欺骗的情况下做出了支付预付款的行为。最终,张某因诈骗罪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李某的损失也得到了相应的赔偿。

三、实用法律建议

  1. 及时报案:一旦发现自己被诈骗,无论对方是否有免责声明,都应第一时间向公安机关报案。报案时要尽可能提供详细的信息,如诈骗者的身份信息、诈骗的手段、过程、涉及的金额等,以及那份所谓的免责声明。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条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有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嫌疑人,有权利也有义务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报案或者举报。公安机关在接到报案后,会依法进行调查处理。

  2. 保留证据:要妥善保留与诈骗行为相关的一切证据,包括书面合同、聊天记录、转账凭证、通话录音等。这些证据对于后续的调查和维权至关重要。例如,在上述案例中,李某保留了与张某的聊天记录、合同以及转账凭证,这些证据为公安机关的侦查和法院的审判提供了有力支持。

  3. 寻求法律帮助:可以咨询专业的律师,了解自己的权益和应对方法。律师能够根据具体情况,为受害者提供专业的法律建议,指导其进行维权。如果需要通过诉讼的方式解决纠纷,律师还可以帮助受害者准备诉讼材料,代理其参加诉讼。

  4. 提高防范意识:在日常生活中,要提高自身的防范意识,不轻易相信陌生人的承诺,尤其是涉及到财产交易等重要事项时,要仔细核实对方的身份和信息,避免再次陷入类似的诈骗陷阱。

总之,当被诈骗且对方有免责声明时,不要被免责声明所迷惑,要相信法律会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通过及时报案、保留证据、寻求法律帮助等方式,积极维护自己的权益,让诈骗者受到应有的惩罚。

相关文章

为您推荐10篇相关文章

被诈骗的钱款可以追回吗

在现实生活中,诈骗案件时有发生,很多人关心被诈骗的钱款能否追回。本文将结合相关法律条文和实际案例,详细分析被诈骗钱款的追回情况,并为大家提供实用的法律建议。

合同诈骗能有违约责任吗

在商业活动中,合同诈骗是一个备受关注的法律问题。本文将深入探讨合同诈骗与违约责任的关系,引用相关法律条文,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并为读者提供实用的法律建议,助您明晰其中法律要点。

法律对诈骗罪的详细规定

了解法律对诈骗罪的规定,有助于我们预防诈骗、维护自身权益。本文将阐述诈骗罪的法律定义、构成要件、量刑标准等内容,并结合实际案例分析,同时提供相关法律建议。

个人诈骗罪的证据有哪些

在法律领域,明确个人诈骗罪的证据至关重要。本文将详细阐述相关证据类型,引用法律条文,并结合实际案例分析,同时给出实用法律建议,助您深入了解个人诈骗罪证据相关知识。

诈骗归还后还算诈骗吗

在法律领域,关于诈骗归还后是否还算诈骗的问题备受关注。本文将结合相关法律条文、实际案例进行分析,明确此问题答案,并给出实用法律建议,助您了解其中法律要点。

怎样才能被定为合同诈骗

合同诈骗是一种常见的经济犯罪行为,了解其认定标准至关重要。本文将结合相关法律条文、实际案例,深入剖析合同诈骗的构成要件,并提供实用法律建议,助您明晰怎样的行为会被定为合同诈骗。

经济诈骗量刑标准是怎样的

经济诈骗是一种严重的违法犯罪行为,对社会和个人都会造成极大的伤害。本文将详细介绍经济诈骗的量刑标准,引用相关法律条文,结合实际案例进行说明,并给出实用的法律建议,帮助您深入了解这一法律问题。

诈骗分子进行网络诈骗可以判多久

网络诈骗日益猖獗,其判刑时长备受关注。本文将结合相关法律条文,通过实际案例阐释不同诈骗数额及情节对应的量刑标准,并提供实用法律建议,助您明晰网络诈骗的法律后果。

网络诈骗管辖权难以确定的原因剖析

网络诈骗管辖权的确定一直是法律领域的难题。本文深入分析其难以确定的原因,结合相关法律条文及实际案例阐释,同时给出实用法律建议,助您了解这一复杂法律问题。

国内信用卡诈骗能否拒付的法律解析

在国内,信用卡诈骗事件时有发生,持卡人关心能否拒付。本文将深入解析相关法律规定,结合实际案例,阐述在不同信用卡诈骗情形下拒付的可行性,并给出实用法律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