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种纳税信用失信行为可修复是怎样的呢?
我在经营公司过程中,可能出现了一些纳税信用方面的失信情况。听说有19种纳税信用失信行为是可以修复的,我特别想知道具体是哪19种,修复的条件和流程是怎样的,希望能得到详细解答,好让我看看公司的情况符不符合修复标准。
展开


纳税信用是纳税人在履行纳税义务过程中,对税法遵从度的一种体现,良好的纳税信用对企业的经营和发展至关重要。而纳税信用修复则是给那些有失信行为的纳税人一个改正的机会,使其能够重新获得良好的纳税信用。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发布的相关规定,有19种纳税信用失信行为是可以进行修复的。这些行为主要集中在一些非主观故意或者情节相对较轻的失信情况。例如,未按规定期限纳税申报、未按规定期限代扣代缴、未按规定期限填报财务报表等。这些行为虽然违反了纳税规定,但可能是由于纳税人疏忽或者其他客观原因导致的。 对于纳税信用修复,是有一定条件的。首先,纳税人应纠正失信行为。比如,如果是未按规定期限纳税申报,就需要及时进行申报并补缴相应税款和滞纳金。其次,要在规定期限内完成相关整改。一般来说,税务机关会根据不同的失信行为规定不同的整改期限。 修复的流程并不复杂。纳税人在纠正失信行为、履行相关法定义务并申请纳税信用修复符合规定条件的,可填写《纳税信用修复申请表》,对当前的纳税信用评价结果向主管税务机关申请纳税信用修复。主管税务机关会在受理申请后,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标准进行审核,审核通过后,就会对纳税人的纳税信用进行修复。 法律依据方面,国家税务总局发布的《关于纳税信用修复有关事项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9年第37号)明确了19种可以修复的纳税信用失信行为以及相应的修复条件和流程。这一公告的出台,旨在鼓励和引导纳税人增强依法诚信纳税意识,主动纠正纳税失信行为,促进纳税人诚信自律,提高税法遵从度。 纳税人要充分认识到纳税信用的重要性,积极关注自身的纳税信用状况。一旦出现符合修复条件的失信行为,应及时按照规定进行修复,以维护良好的纳税信用,为企业的健康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