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贿选的立案标准是什么?


贿选是一种严重破坏选举公平公正的行为,它违反了民主选举的基本原则,损害了选民的合法权益。在2024年,关于贿选的立案标准,需要从不同层面的法律规定来理解。 在选举制度相关规定方面,《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明确规定,以金钱或者其他财物贿赂选民或者代表,妨害选民和代表自由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属于破坏选举的行为。只要有证据证明存在为了影响选举结果而进行财物贿赂等行为,无论金额大小,都可以认定为贿选行为。 从刑事立案标准来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五十六条规定,在选举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和国家机关领导人员时,以暴力、威胁、欺骗、贿赂、伪造选举文件、虚报选举票数等手段破坏选举或者妨害选民和代表自由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剥夺政治权利。这里的“情节严重”一般包括以下几种情形:其一,以贿赂手段当选的人数较多,比如通过贿选使得多名候选人不当当选,严重影响了选举的正常结果;其二,贿赂的金额较大,这通常要结合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和选举的规模来综合判断;其三,因贿选行为引发了群体性事件,严重影响了社会秩序和稳定。 另外,对于非国家机关领导人员和非人大代表选举中的贿选情况,虽然没有专门的刑事法律直接规定,但在一些地方的法规和规章中也有相应的处理办法。一般来说,如果贿选行为导致选举结果无效,相关责任人可能会面临行政处罚,如罚款、警告等,同时可能会被限制一定期限内参与选举活动。 在实际操作中,如果发现贿选行为,选民或者其他相关人员可以向选举委员会或者相关的监督机关举报。这些机关会对举报内容进行调查核实,一旦确定存在贿选且符合立案标准,就会依法进行处理。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维护选举的公平公正,保障公民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