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刑法中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的判罪标准是什么?


在2024年的中国刑法体系里,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是一项重要的法律规定,它主要是为了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让劳动者的辛勤付出能够得到应有的回报。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它的判罪标准。首先,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简单来说,就是指以转移财产、逃匿等方法逃避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或者有能力支付而不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数额较大,经政府有关部门责令支付仍不支付的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六条之一明确规定了该罪名。该条法律规定,以转移财产、逃匿等方法逃避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或者有能力支付而不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数额较大,经政府有关部门责令支付仍不支付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有前两款行为,尚未造成严重后果,在提起公诉前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并依法承担相应赔偿责任的,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在司法实践中,对于“数额较大”的认定,各个地区可能会根据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有所不同。一般来说,拒不支付一名劳动者三个月以上的劳动报酬且数额在五千元至二万元以上的;或者拒不支付十名以上劳动者的劳动报酬且数额累计在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的,通常会被认定为“数额较大”。而“造成严重后果”,比如因为用人单位拒不支付劳动报酬,导致劳动者或者其被赡养人、被扶养人、被抚养人的基本生活受到严重影响、重大疾病无法及时医治或者失学的;引发劳动者实施自杀、自残或者其他过激行为,严重影响社会秩序的等情况。总之,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是为了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和经济秩序稳定。劳动者在遇到此类问题时,要及时通过合法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