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逃出资罪2024最新立案标准是怎样的?


抽逃出资罪是指公司发起人、股东违反公司法的规定,在公司成立后又抽逃其出资,数额巨大、后果严重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行为。 从法律规定角度来看,依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二)》,公司发起人、股东违反公司法的规定未交付货币、实物或者未转移财产权,虚假出资,或者在公司成立后又抽逃其出资,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追诉:其一,有限责任公司股东抽逃出资数额在三十万元以上并占其实缴出资数额百分之六十以上的,股份有限公司发起人、股东抽逃出资数额在三百万元以上并占其实缴出资数额百分之三十以上的。这里明确了抽逃出资的数额以及占实缴出资的比例要求,比如在有限责任公司中,如果股东实缴出资50万,抽逃出资达到30万以上,且占其50万实缴出资的60%以上,就满足了这一立案情形。 其二,造成公司、股东、债权人的直接经济损失累计数额在十万元以上的。这是从实际损失角度来考量的,如果因为股东抽逃出资的行为,给公司、其他股东或者债权人带来了直接的经济损失,且累计达到10万元以上,也会被立案追诉。比如公司因为股东抽逃出资,导致资金链断裂,无法按时偿还债权人债务,给债权人造成了直接的经济损失。 其三,虽未达到上述数额标准,但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也应立案追诉:一是致使公司资不抵债或者无法正常经营的;二是公司发起人、股东合谋抽逃出资的;三是两年内因抽逃出资受过行政处罚二次以上,又抽逃出资的;四是利用抽逃出资所得资金进行违法活动的。这些情形从公司的经营状况、股东的主观恶意以及后续的违法行为等方面进行了规定。比如公司因为股东抽逃出资,导致资产不足以偿还债务,无法维持正常的经营活动,就属于致使公司资不抵债或者无法正常经营的情形。 抽逃出资的行为不仅损害了公司的利益,也会对其他股东和债权人的权益造成影响。对于股东来说,要严格遵守公司法的规定,履行出资义务,不得随意抽逃出资,否则可能会面临刑事法律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