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医疗过失与医疗过错的判定标准是什么?


在医疗纠纷中,医疗过失和医疗过错是两个重要概念,下面为您详细介绍2024年它们的判定标准。 首先解释一下医疗过失和医疗过错的概念。医疗过失是指在医疗活动中,医务人员由于疏忽大意等心理状态,没有达到应有的注意义务而导致患者损害的行为。而医疗过错范围更广,它不仅包括医疗过失这种主观上有疏忽的情况,还涵盖了故意违反医疗规范等行为。 对于医疗过失的判定标准,主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以及相关的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从法律角度看,如果医务人员在诊疗过程中没有尽到与当时的医疗水平相应的诊疗义务,就可能被认定存在医疗过失。比如,在手术前,医生没有按照规定对患者进行全面的检查,遗漏了重要的病情信息,从而导致手术出现问题,这就可能构成医疗过失。一般来说,判定医疗过失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医务人员是否违反了基本的注意义务,像在用药时没有仔细核对药物剂量和禁忌;二是是否遵循了合理的诊疗流程,例如在诊断疾病时是否进行了必要的检查项目。 医疗过错的判定则相对复杂一些。除了参照上述法律法规和规范外,还要综合考虑具体医疗行为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如果医务人员存在故意隐瞒病情、不合理用药或者违反手术操作规范等行为,都可能被认定为医疗过错。举例来说,医生明知某种药物对患者有严重的不良反应,但为了经济利益等原因仍然使用,导致患者病情加重,这显然属于医疗过错。此外,在一些情况下,即使医疗行为本身没有违反明确的规范,但如果存在明显的不合理性,也可能被认定为医疗过错。比如,对于一些轻微疾病,医生过度治疗,进行了不必要的检查和用药。 在实际的医疗纠纷处理中,判定医疗过失和医疗过错通常需要专业的医疗鉴定机构进行鉴定。他们会组织相关专家,根据病历资料、现场勘查等多方面的证据,结合法律规定和医学专业知识,做出客观公正的判断。患者如果认为自己遭遇了医疗过失或医疗过错,可以通过合法途径,如向卫生行政部门投诉、申请医疗事故鉴定或者向法院提起诉讼等,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