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监外执行是什么意思,暂予监外执行的条件是什么?


在我国法律体系中,监外执行是一种重要的刑罚执行方式。2024年监外执行的规定,其实和以往的法律规定本质上是一致的。简单来说,监外执行是指被判处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的罪犯,由于出现了法律规定的某种特殊情形,不适宜在监狱内执行刑罚,而暂时采取在监狱外执行刑罚的一种变通方法。 从法律依据来看,《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百六十五条明确规定了暂予监外执行的相关情况。该条规定,对被判处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的罪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暂予监外执行。首先是有严重疾病需要保外就医的。这里的严重疾病不是一般的头疼脑热,而是那些可能会危及罪犯生命健康,需要在监狱外的医疗条件下才能得到有效治疗的病症。例如,某些严重的心血管疾病、癌症晚期等。不过,为了防止有人借此逃避刑罚,对于适用保外就医可能有社会危险性的罪犯,或者自伤自残的罪犯,不得保外就医。而且,对罪犯确有严重疾病,必须保外就医的,需要由省级人民政府指定的医院诊断并开具证明文件。 其次,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也可以暂予监外执行。这主要是出于人道主义的考虑,保障胎儿或者婴儿的健康成长。怀孕的妇女需要特殊的医疗护理和生活照顾,而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也需要在相对宽松的环境下照顾婴儿。 最后,生活不能自理,适用暂予监外执行不致危害社会的罪犯同样可以暂予监外执行。生活不能自理是指罪犯由于身体残疾、年老体弱等原因,无法自行完成基本的日常生活活动,如穿衣、吃饭、洗漱等。不过,前提是这种监外执行不会对社会造成危害。 对于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罪犯,如果是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也可以暂予监外执行。在决定或者批准暂予监外执行时,需要严格按照法定程序进行。在交付执行前,暂予监外执行由交付执行的人民法院决定;在交付执行后,暂予监外执行由监狱或者看守所提出书面意见,报省级以上监狱管理机关或者设区的市一级以上公安机关批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