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付职工薪酬的会计分录应该怎么做?


应付职工薪酬是企业根据有关规定应付给职工的各种薪酬,涵盖了工资、奖金、津贴、补贴、职工福利等多项内容。在会计处理上,需要按照不同的业务场景进行相应的会计分录编制。下面将详细介绍应付职工薪酬会计分录的做法。 首先是计提应付职工薪酬。企业应当在职工为其提供服务的会计期间,根据职工提供服务的受益对象,将应确认的职工薪酬计入相关资产成本或当期损益,同时确认为应付职工薪酬。依据《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企业应当在职工为其提供服务的会计期间,将实际发生的短期薪酬确认为负债,并计入当期损益,其他会计准则要求或允许计入资产成本的除外。例如,对于生产部门人员的职工薪酬,应借记“生产成本”“制造费用”“劳务成本”等科目,贷记“应付职工薪酬”科目。这意味着企业要把生产工人的工资等薪酬算到产品的成本里。 对于管理部门人员的职工薪酬,借记“管理费用”科目,贷记“应付职工薪酬”科目。这是因为管理部门的薪酬是企业日常管理运营的费用。而销售人员的职工薪酬,则借记“销售费用”科目,贷记“应付职工薪酬”科目,销售费用是为了销售产品而产生的支出,销售人员薪酬自然计入其中。 然后是发放应付职工薪酬。企业按照有关规定向职工支付工资、奖金、津贴等,借记“应付职工薪酬——工资”科目,贷记“银行存款”“库存现金”等科目。企业从应付职工薪酬中扣还的各种款项(代垫的家属药费、个人所得税等),借记“应付职工薪酬”科目,贷记“其他应收款”“应交税费——应交个人所得税”等科目。 另外,企业支付职工福利费、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用于工会运作和职工培训,或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缴纳社会保险费或住房公积金时,借记“应付职工薪酬——职工福利(或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科目,贷记“银行存款”“库存现金”等科目。 总之,应付职工薪酬的会计分录处理需要严格按照会计准则的要求,根据不同的业务情况进行准确编制,以确保企业财务信息的真实、准确和完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