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收购的公司应该怎么做账?


当公司被收购时,账务处理是一项非常重要且复杂的工作,需要遵循相关的会计准则和法律法规。以下为您详细介绍被收购公司的做账步骤和方法。 首先,要对公司的资产和负债进行全面清查。这就好比整理自己的家当,看看自己有哪些东西(资产),又欠了别人什么(负债)。依据《企业会计准则第 20 号——企业合并》,被收购公司应在收购日对各项资产、负债按照公允价值进行重新计量。比如公司的固定资产,像房屋、设备等,要评估其当前的市场价值;对于存货,要根据其实际的市场售价或可变现净值来确定价值。 接下来,处理收购过程中的相关费用。收购过程中会产生一些费用,比如审计费、评估费等。这些费用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处理。根据会计准则,与企业合并直接相关的费用,如为进行企业合并而支付的审计费用、法律服务费用等,应当于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也就是说,这些费用不能算到收购成本里,而是直接作为当期的费用来处理。 然后,记录股权的变更。被收购意味着公司的股权结构发生了变化。被收购公司需要在账面上记录这一变化。要按照收购协议确定的股权交易价格,调整实收资本或股本账户。比如,原来公司的股东甲持有 100%的股权,现在被乙公司收购了 80%的股权,那么就要相应地调整实收资本账户,反映出股权的转移。 最后,持续进行账务调整和信息披露。在收购完成后的一段时间内,被收购公司可能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对账务进行调整。同时,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公司要对收购事项进行信息披露,让投资者和其他利益相关者了解公司的情况。《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和《企业会计准则》都对公司的信息披露有明确的规定,公司必须严格遵守。 总之,被收购公司的做账工作需要严谨、细致地进行,确保每一笔账务都符合法律法规和会计准则的要求。如果在做账过程中遇到复杂的问题,建议咨询专业的会计师或律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