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性金融资产的核算有哪些相关问题?


交易性金融资产,简单来说,就是企业为了短期获利而持有的金融资产,像股票、债券、基金这些,企业持有它们的目的就是在短期内进行交易赚取差价。 在交易性金融资产的核算方面,首先是初始计量。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 22 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规定,企业取得交易性金融资产时,应当按照公允价值计量,相关的交易费用在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这里的公允价值就是市场上大家公认的交易价格,而交易费用就是为了达成这笔交易而产生的费用,比如手续费、佣金等。举个例子,企业花 100 万元买了一批股票,同时支付了 1 万元的手续费,那么这 100 万元就是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初始入账价值,而 1 万元手续费要单独计入当期损益。 接着是后续计量。在资产负债表日,交易性金融资产要按照公允价值进行后续计量。如果公允价值发生变动,变动的金额要计入当期损益。也就是说,市场上交易性金融资产的价格涨了或者跌了,企业都要把这个价格变动反映在账面上。比如上面买的股票,到了资产负债表日,股票的公允价值变成了 105 万元,那么企业就要确认 5 万元的公允价值变动收益。 当交易性金融资产处置时,处置价款与该资产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应当计入当期损益。同时,原计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该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累计额也要转出,计入投资收益。还是上面的例子,如果企业把股票以 108 万元卖掉,此时股票的账面价值是 105 万元,那么企业就会确认 3 万元的投资收益,并且把之前确认的 5 万元公允价值变动收益也转到投资收益里。 此外,对于交易性金融资产所取得的现金股利或者利息收入,应当确认为投资收益。比如企业持有的债券,按照约定收到了利息,这部分利息就应该作为投资收益入账。 总之,交易性金融资产的核算涉及多个环节,每个环节都有相应的会计准则来规范,企业在进行核算时要严格按照这些规定执行,确保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