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岗位如何设置以及职责有哪些?


会计岗位的设置与职责在我国法律中有明确的规范和要求。下面将详细为您介绍会计岗位如何设置以及其相应职责。 首先,关于会计岗位的设置。依据《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相关规定,各单位应当根据会计业务的需要设置会计工作岗位。一般而言,会计岗位可以一人一岗、一人多岗或者一岗多人,但出纳人员不得兼管稽核、会计档案保管和收入、费用、债权债务账目的登记工作。在实际操作中,常见的会计岗位设置包括会计主管、出纳、固定资产核算、材料物资核算、工资核算、成本核算、收入利润核算、资金核算、往来结算、总账报表、稽核、档案管理等。对于规模较小的企业,可能会将部分岗位进行合并,以提高工作效率;而大型企业则会根据业务的复杂程度和管理需求,细化各个岗位,实现专业化分工。 接着,我们来看看各个会计岗位的职责。会计主管岗位,主要负责组织领导本单位的财务会计工作,对各项财务会计工作定期研究、布置、检查、总结;参与编制本单位各项经济计划和业务计划,制定财务收支预算,并监督其执行情况等。出纳岗位,负责办理现金收付和银行结算业务,严格按照国家有关现金管理和银行结算制度的规定,根据稽核人员审核签章的收付款凭证进行复核后办理款项收付;保管库存现金、各种有价证券、有关印章、空白收据和空白支票等。固定资产核算岗位,会同有关部门拟定固定资产的核算与管理办法;参与编制固定资产更新改造和大修理计划;负责固定资产的明细核算和有关报表的编制;计算提取固定资产折旧和大修理资金;参与固定资产的清查盘点等。材料物资核算岗位,会同有关部门拟定材料物资的核算与管理办法;审查汇编材料物资的采购资金计划;负责材料物资的明细核算;会同有关部门编制材料物资计划成本目录;配合有关部门制定材料物资消耗定额;参与材料物资的清查盘点等。工资核算岗位,监督工资基金的使用;审核发放工资、奖金;负责工资的明细核算;计提职工福利费、工会经费等。成本核算岗位,拟定成本核算办法;制定成本费用计划;负责成本管理基础工作;核算产品成本和期间费用;编制成本费用报表并进行分析;协助管理在产品和自制半成品等。收入利润核算岗位,负责编制收入、利润计划;办理销售款项结算业务;负责收入和利润的明细核算;负责利润分配的明细核算;编制收入和利润报表;协助有关部门对产成品进行清查盘点等。资金核算岗位,拟定资金管理和核算办法;编制资金收支计划;负责资金调度;负责资金筹集的明细分类核算;负责企业各项投资的明细分类核算等。往来结算岗位,建立往来款项结算手续制度;办理往来款项的结算业务;负责往来款项结算的明细核算等。总账报表岗位,负责登记总账;负责编制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有关财务会计报表;负责管理会计凭证和财务会计报表档案等。稽核岗位,审查财务成本计划;审查各项财务收支;复核会计凭证和财务会计报表等。档案管理岗位,负责会计档案的整理、装订、保管、调阅、销毁等工作。 总之,合理设置会计岗位并明确其职责,对于企业规范财务管理、保证会计信息质量、提高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企业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在遵循相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上,科学合理地设置会计岗位,确保各岗位之间相互协作、相互监督,共同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财务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