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estion-icon 可交换债券的会计处理是怎样的?

我手里持有一些可交换债券,对它的会计处理不太懂。我想知道在财务上该怎么记录和核算这些债券,像发行、持有期间以及到期这些阶段分别要怎么做会计处理,有哪些规定和方法,希望能有专业的解答。
展开 view-more
  • #可交换债券
answer-icon 共1位律师解答

可交换债券是一种衍生金融工具,在会计处理上有着较为明确的规定和方法。下面将从发行方和持有方两个角度,结合相关法律条文和规定,详细介绍可交换债券在不同阶段的会计处理。 对于发行方而言,在发行可交换债券时,应当将其拆分为负债成分和权益成分进行处理。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 37 号——金融工具列报》,企业发行的非衍生金融工具包含负债和权益成分的,应当在初始确认时将负债和权益成分进行分拆,分别进行处理。负债成分的公允价值是合同规定的未来现金流量按照一定的市场利率折现的现值,而权益成分的公允价值则是发行价格总额扣除负债成分公允价值后的金额。例如,A 公司发行可交换债券,发行价格为 1000 万元,经计算负债成分公允价值为 900 万元,那么权益成分公允价值就是 100 万元。发行方应将负债成分确认为应付债券,将权益成分确认为其他权益工具。 在后续计量过程中,负债成分需要按照实际利率法进行摊销。实际利率法是指按照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含一组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实际利率计算其摊余成本及各期利息收入或利息费用的方法。发行方需要根据实际利率计算每期应确认的利息费用,并调整应付债券的账面价值。例如,上述 A 公司应付债券的实际利率为 5%,那么每期就需要按照 5%的利率计算利息费用。 当可交换债券持有人行使交换权时,发行方应将应付债券的账面价值和其他权益工具的金额按照比例结转,差额计入资本公积。如果持有人到期未行使交换权,发行方则需要按照债券的本金和利息进行偿还。 从持有方的角度来看,在取得可交换债券时,应当根据其管理金融资产的业务模式和金融资产的合同现金流量特征,将其分类为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或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这一分类依据来自《企业会计准则第 22 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例如,如果持有方持有可交换债券的目的是收取合同现金流量,且该现金流量仅为对本金和以未偿付本金金额为基础的利息的支付,那么就可以将其分类为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 在后续计量中,不同分类的金融资产有着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按照实际利率法计算利息收入并调整账面价值;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公允价值的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公允价值的变动计入当期损益。当持有方行使交换权时,应将金融资产的账面价值与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进行比较,差额计入当期损益。如果到期未行使交换权,持有方则按照债券的本金和利息收回投资。 可交换债券的会计处理较为复杂,需要发行方和持有方严格按照相关会计准则的规定进行操作,以确保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avatar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suggest-qr
mobile-suggestion
qr why
mobile-cta-laywer cta-laywer
免费法律咨询 3423名律师在线 3分钟快速回复
立即联系立即拨打立即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