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estion-icon 企业并购负商誉会计该如何处理?

我公司最近在进行并购,出现了负商誉的情况。我不太清楚在会计方面该怎么处理负商誉,比如是计入当期损益,还是有其他的处理方式?想了解下相关的法律规定和处理办法,避免在会计处理上出现问题。
展开 view-more
  • #负商誉处理
answer-icon 共1位律师解答

在企业并购过程中,负商誉是一个重要的会计概念。要理解负商誉的会计处理,首先得明白什么是负商誉。负商誉是指在企业并购中,并购方所支付的价款低于被并购方净资产公允价值的差额。简单来说,就是买东西花的钱比东西本身的价值还低。 根据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对于企业并购中的负商誉会计处理有明确要求。在《企业会计准则第 20 号——企业合并》中指出,购买方对合并成本小于合并中取得的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差额,应当按照下列规定处理。 第一步,对取得的被购买方各项可辨认资产、负债及或有负债的公允价值以及合并成本的计量进行复核。这一步就像是检查买东西时,商品的价值评估有没有错误,以及自己花的钱算得对不对。如果发现之前的计量有错误,要及时进行调整。 第二步,经复核后合并成本仍小于合并中取得的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其差额应当计入当期损益。也就是说,把这个少花的钱当作企业当期的收益来处理。比如,A 企业并购 B 企业,A 支付了 800 万,而 B 企业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为 1000 万,那么这 200 万的差额在经过复核无误后,就计入 A 企业当期的损益,会增加 A 企业当期的利润。 这种处理方式是基于会计的谨慎性原则和实质重于形式原则。谨慎性原则要求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不得多计资产或收益、少计负债或费用。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强调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仅仅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在企业并购负商誉的情况下,将差额计入当期损益,更能真实地反映企业并购交易的经济实质和财务状况。 总之,企业在处理并购负商誉会计问题时,要严格按照会计准则的要求进行操作,先复核计量的准确性,再将符合条件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这样才能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为企业的决策提供准确的财务依据。

avatar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suggest-qr
mobile-suggestion
qr why
mobile-cta-laywer cta-laywer
免费法律咨询 3423名律师在线 3分钟快速回复
立即联系立即拨打立即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