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价格垄断规定有哪些内容?


反价格垄断规定是维护市场价格秩序、保护消费者和经营者合法权益的重要法律规范。下面为您详细介绍其主要内容。 首先,明确了价格垄断行为的定义。价格垄断行为主要包括经营者达成价格垄断协议以及具有市场支配地位的经营者使用价格手段排除、限制竞争。价格垄断协议是指经营者之间通过协议、决议或者协同行为,操纵市场价格。比如一些商家联合起来统一提高商品价格,或者限制降价幅度,这就属于价格垄断协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2022修正)第十三条规定,禁止具有竞争关系的经营者达成固定或者变更商品价格等垄断协议。 对于具有市场支配地位的经营者,不得滥用其市场支配地位,以不公平的高价销售商品或者以不公平的低价购买商品。例如,某些具有垄断地位的企业,利用自身优势,将产品价格定得远远高于市场合理水平,这就是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价格垄断行为。《反垄断法》(2022修正)第十七条对此作出了明确禁止性规定。 其次,规定了价格垄断行为的法律责任。经营者达成并实施价格垄断协议的,由反垄断执法机构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上一年度销售额百分之一以上百分之十以下的罚款;尚未实施所达成的价格垄断协议的,可以处五十万元以下的罚款。如果经营者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也将面临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上一年度销售额百分之一以上百分之十以下的罚款等处罚。这些规定在《反垄断法》(2022修正)的相关章节中都有体现。 再者,明确了反垄断执法机构的职责和执法程序。反垄断执法机构依法对价格垄断行为进行调查,在调查过程中,执法机构有权询问经营者、利害关系人或者其他有关单位或者个人,要求其说明有关情况;查阅、复制有关文件、资料等。同时,经营者在接受调查时,有如实提供相关信息的义务。 此外,反价格垄断规定还对行业协会的行为进行了规范。行业协会不得组织本行业的经营者从事价格垄断行为。如果行业协会组织本行业的经营者达成价格垄断协议的,可以处五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机关可以依法撤销登记。这也是为了防止行业协会利用其组织优势,推动价格垄断行为的发生。 总之,反价格垄断规定从行为界定、法律责任、执法程序等多个方面构建了一套完整的体系,旨在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保障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