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诉是否需要提交证据?
我对一审判决结果不满意,打算上诉。但我不知道上诉的时候需不需要提交新的证据。我担心不提交证据,上诉可能没什么作用,可又不确定是不是必须要提交,想了解一下法律上是怎么规定的。
展开


上诉是否需要提交证据,要根据具体情况来看。 首先,我们要明白上诉的含义。上诉是当事人对第一审人民法院作出的尚未生效的裁判不服,依法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出,要求撤销或变更原裁判的诉讼行为。 从法律规定来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等相关法律中,并没有强制要求上诉必须提交证据。这意味着在程序上,即使不提交新的证据,当事人也可以提起上诉。然而,提交证据在很多时候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当事人能够提供新的证据,且该证据对案件事实认定、法律适用等方面有重要影响,那么这些证据可能会对上诉结果起到关键作用。比如在一些合同纠纷案件中,当事人在一审时可能没有发现某份关键合同附件,而在上诉阶段找到了这份附件,这份附件可能会改变对合同条款的理解和责任的划分。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对于二审程序中的新的证据包括:一审庭审结束后新发现的证据;当事人在一审举证期限届满前申请人民法院调查取证未获准许,二审法院经审查认为应当准许并依当事人申请调取的证据。如果当事人有符合上述规定的新证据,应当及时提交。因为法院在审理上诉案件时,会全面审查一审认定的事实和适用的法律。新的证据可能会使法院重新审视一审的判决结果,进而作出不同的裁判。 不过,如果当事人没有新的证据,但认为一审判决在法律适用上存在错误,或者审判程序不合法等,也可以通过上诉来维护自己的权益。在这种情况下,重点就在于阐述一审判决在法律理解和程序方面的问题。 上诉时提交证据不是必须的,但如果有新的、对案件有重要影响的证据,提交证据会增加上诉成功的可能性。同时,当事人也应该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和时间要求来提交证据。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