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五种计量属性的适用范围是怎样的?


在会计领域,计量属性是指被计量对象的特性或外在表现形式,也就是用货币对会计要素进行计量时的标准。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规定了五种会计计量属性,下面为您详细介绍它们的适用范围。 历史成本,又称实际成本,是指取得或制造某项财产物资时所实际支付的现金或者其他等价物。在历史成本计量下,资产按照购置时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或者按照购置资产时所付出的对价的公允价值计量。负债按照因承担现时义务而实际收到的款项或者资产的金额,或者承担现时义务的合同金额,或者按照日常活动中为偿还负债预期需要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历史成本是会计核算中最基本、最常用的计量属性,企业大部分资产和负债的计量都采用历史成本,比如企业购买的固定资产,按照购买时的实际成本入账。 重置成本,又称现行成本,是指按照当前市场条件,重新取得同样一项资产所需支付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金额。在重置成本计量下,资产按照现在购买相同或者相似资产所需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负债按照现在偿付该项债务所需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重置成本通常用于盘盈资产的计量,当企业在财产清查中发现盘盈的固定资产时,就可以采用重置成本来入账。 可变现净值,是指在正常生产经营过程中,以预计售价减去进一步加工成本和销售所必需的预计税金、费用后的净值。在可变现净值计量下,资产按照其正常对外销售所能收到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扣减该资产至完工时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费后的金额计量。可变现净值主要用于存货的期末计量,当存货的可变现净值低于成本时,企业需要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现值,是指对未来现金流量以恰当的折现率进行折现后的价值,是考虑货币时间价值因素等的一种计量属性。在现值计量下,资产按照预计从其持续使用和最终处置中所产生的未来净现金流入量的折现金额计量。负债按照预计期限内需要偿还的未来净现金流出量的折现金额计量。现值通常用于非流动资产的减值测试、分期付款购买固定资产等情况,比如企业购买一项固定资产,采用分期付款方式,就需要将未来的付款额按照一定的折现率折现,以确定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 公允价值,是指市场参与者在计量日发生的有序交易中,出售一项资产所能收到或者转移一项负债所需支付的价格。在公允价值计量下,资产和负债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计量。公允价值主要用于金融资产、投资性房地产等的计量,比如企业持有的交易性金融资产,应当按照公允价值进行后续计量。 总之,企业在对会计要素进行计量时,一般应当采用历史成本;采用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计量的,应当保证所确定的会计要素金额能够取得并可靠计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