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立案后都会进行调解吗?
我有个民事纠纷案件已经向法院立案了,心里有点忐忑,不知道接下来会怎样。听说法院立案后可能会先调解,我想知道是不是所有立案的案件法院都会进行调解呀?我不太了解这方面的情况,希望能有人给我讲讲。
展开


在司法实践中,法院立案后并非都会进行调解。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法院调解的概念。法院调解,简单来说,就是在法院审判人员的主持下,双方当事人就争议的问题,通过自愿协商,达成协议,解决纠纷的一种诉讼活动。它是法院行使审判权的一种方式,目的是促使当事人友好地解决矛盾,减少对抗。 从法律依据来看,《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规定,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根据当事人自愿的原则,在事实清楚的基础上,分清是非,进行调解。这表明调解要遵循当事人自愿的原则。也就是说,如果当事人一方或者双方明确表示不愿意调解,那么法院一般不会强行进行调解。 同时,不同类型的案件在调解的适用上也有所不同。对于一些婚姻家庭纠纷、邻里纠纷等民事案件,法院通常会更倾向于先进行调解。因为这类案件往往涉及到当事人之间的情感和长期关系,通过调解解决纠纷,有利于修复当事人之间的关系,促进社会和谐。例如,在离婚案件中,法院在立案后通常会先组织双方进行调解,看看是否有和好的可能,或者在财产分割、子女抚养等问题上能否达成一致意见。 然而,对于一些事实清楚、权利义务关系明确、争议不大的案件,当事人可能更希望尽快通过判决来解决问题,此时如果当事人不愿意调解,法院就会按照正常的诉讼程序进行审理和判决。另外,对于一些涉及到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或者第三人合法权益的案件,法院在处理时可能会更加谨慎,不会轻易进行调解,而是要严格依法进行判决。 综上所述,法院立案后并不一定会进行调解,是否调解要根据当事人的意愿以及案件的具体情况来决定。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