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正当防卫包括哪些情形?


非正当防卫是指行为人的行为不符合正当防卫条件的情况。要理解非正当防卫,首先得明白正当防卫是什么。正当防卫是指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下面我们来具体看看非正当防卫包括的情形。 一是假想防卫。这是指实际上并不存在不法侵害,但是防卫人误以为存在,从而进行所谓的“防卫”。比如,张三晚上回家,看到一个人鬼鬼祟祟地在他家门口转悠,他以为对方要入室盗窃,就冲上去把对方打伤了,结果后来发现这个人是邻居,只是钥匙忘带了在等家人。在这种情况下,张三的行为就是假想防卫。根据法律规定,假想防卫造成损害结果的,可能要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或民事责任。 二是防卫不适时。它又分为事前防卫和事后防卫。事前防卫是指在不法侵害尚未开始的时候就进行防卫。例如,李四听说王五要找人来打他,就在王五还没动手之前,先跑到王五家里把他打伤,这就是事前防卫。事后防卫则是指在不法侵害已经结束后进行的防卫。比如,赵六和孙七打架,孙七被打得没有还手之力跑掉了,赵六还追上去继续打孙七,这就是事后防卫。对于防卫不适时,如果造成严重后果,也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故意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三是防卫挑拨。这是指故意挑逗对方进行不法侵害,然后以正当防卫为借口对其进行侵害的行为。比如,甲故意辱骂乙,激怒乙来打他,然后甲趁机把乙打伤,甲的行为就是防卫挑拨。防卫挑拨不属于正当防卫,行为人要对其造成的损害承担法律责任。 四是相互斗殴。双方都出于侵害对方的故意而进行的相互攻击行为就是相互斗殴。在相互斗殴中,双方都有侵害对方的故意,不存在正当防卫的意图。比如,两个帮派成员约定好时间地点进行打架,这种行为就不属于正当防卫。如果在斗殴过程中造成他人重伤、死亡等严重后果,可能会构成故意伤害罪、故意杀人罪等犯罪。 五是防卫过当。防卫行为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属于防卫过当。比如,有人只是轻轻推了你一下,你却拿起刀把对方砍成重伤,这就属于防卫过当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防卫过当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总之,了解非正当防卫的情形,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自己的行为,避免不必要的法律风险。在遇到不法侵害时,要采取合法、合理的方式进行应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