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信人员是否属于违法?
我想知道被列为失信人员是不是就意味着违法了。我身边有个人成了失信人员,大家说法不一,有人说就是违法了,有人说不一定。我就很疑惑,所以想搞清楚失信人员到底算不算违法。
张凯执业律师
已帮助 867 人解决法律问题
要判断失信人员是否属于违法,我们需要先了解失信人员和违法的概念。
失信人员,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老赖”,是指那些具有履行能力却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义务的人。一般是在民事案件中,一方胜诉后,另一方有能力还钱却拒不还钱,经过法院判决并强制执行后仍不履行,就可能会被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比如张三欠李四钱,法院判决张三还钱,张三有足够的财产却拖着不还,这时张三就可能成为失信人员。
而违法是指违反了法律的规定,包括刑事违法、行政违法和民事违法等。刑事违法就是触犯了刑法,要受到刑事处罚,像盗窃、抢劫等犯罪行为;行政违法是违反了行政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比如闯红灯、无证驾驶等;民事违法是违反了民事法律规定,比如违约、侵权等行为。
从法律规定来看,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公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的若干规定》,被执行人未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并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当将其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依法对其进行信用惩戒:(一)有履行能力而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义务的;(二)以伪造证据、暴力、威胁等方法妨碍、抗拒执行的;(三)以虚假诉讼、虚假仲裁或者以隐匿、转移财产等方法规避执行的;(四)违反财产报告制度的;(五)违反限制消费令的;(六)无正当理由拒不履行执行和解协议的。这些情况大多属于民事范畴的不履行义务行为,一般不属于刑事违法,但属于 民事违法。因为他们违反了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违背了诚实信用原则。
不过,如果失信人员在执行过程中有一些严重的行为,比如暴力抗拒执行,就可能触犯刑法,构成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等刑事犯罪,这时就属于刑事违法了。所以,失信人员不一定完全等同于违法,但他们的失信行为大多是民事违法的表现,严重的可能会构成刑事违法。
相关问题
为您推荐20个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