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人都没有民事行为能力吗?
我家里有个亲戚患有精神病,我想知道是不是所有精神病人都没有办法自己处理一些民事事务,比如签合同、处置财产这些。想了解下在法律上对于精神病人的民事行为能力是怎么规定的。
展开


在法律上,并不是所有精神病人都没有民事行为能力。民事行为能力是指自然人能够以自己的行为独立参加民事法律关系,行使民事权利和设定民事义务的资格。 我国《民法典》根据自然人的年龄和精神状态,将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限制民事行为能力和无民事行为能力三类。对于精神病人而言,不能一概而论地认定其无民事行为能力。 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民事活动。比如,有些精神病人病情严重,完全无法认识到自己行为的性质和后果,像不知道自己签订合同意味着什么,这种情况下就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其民事行为需要由法定代理人,如配偶、父母等来代理完成。 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进行与他的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活动;其他民事活动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征得他的法定代理人的同意。例如,有的精神病人虽然患病,但在病情相对稳定的时候,能够理解一些简单的交易行为,像去商店买生活用品等,这些与其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行为是有效的,但涉及重大财产处分等复杂的民事活动,则需要法定代理人参与。 所以,精神病人的民事行为能力需要根据其实际的精神健康状况来具体判断,不能简单地认为精神病人都没有民事行为能力。如果对精神病人的民事行为能力存在争议,可以通过法定程序进行鉴定。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