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证金取保候审保证金额是怎么算的?


在探讨保证金取保候审保证金额的计算方式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取保候审保证金。取保候审保证金是指公安机关对符合刑事诉讼法规定取保候审条件的犯罪嫌疑人决定取保候审时,责令犯罪嫌疑人为保证其不妨碍、不逃避刑事诉讼活动而交纳的一定数额的现金。 对于保证金数额的确定,《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八十七条明确指出,犯罪嫌疑人的保证金起点数额为人民币一千元。具体数额应当综合考虑保证诉讼活动正常进行的需要、犯罪嫌疑人的社会危险性、案件的性质、情节、可能判处刑罚的轻重以及犯罪嫌疑人的经济状况等情况确定。 一般来说,案件的性质和情节对保证金数额影响较大。如果犯罪性质比较严重,比如涉及暴力犯罪、经济犯罪等,可能会需要较高的保证金,以确保犯罪嫌疑人遵守取保候审规定,不逃避侦查、起诉和审判。例如,在一些重大的经济诈骗案件中,由于涉案金额巨大、社会影响恶劣,为了保证诉讼程序的顺利进行,可能会要求犯罪嫌疑人交纳较高数额的保证金。 犯罪嫌疑人的社会危险性也是重要考量因素。如果犯罪嫌疑人有多次违法犯罪记录、可能干扰证人作证、毁灭证据或者有实施新的犯罪的可能等情况,那么为了防止其在取保候审期间继续危害社会或者逃避法律制裁,保证金数额也会相应提高。 可能判处刑罚的轻重也与保证金数额相关。通常,可能判处的刑罚越重,说明犯罪行为的危害程度越大,保证金数额也可能越高。比如,可能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以上的犯罪嫌疑人,相比可能被判处拘役或者管制的犯罪嫌疑人,所需交纳的保证金可能会更多。 此外,犯罪嫌疑人的经济状况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保证金数额。司法机关在确定保证金数额时,会考虑犯罪嫌疑人的实际经济能力,确保其能够承受,同时又能起到保证作用。如果保证金数额过高,超出了犯罪嫌疑人的经济承受能力,可能会导致其无法取保候审,这也不符合法律的本意。 在司法实践中,司法机关会根据具体案件的各种情况,综合权衡后确定一个合理的保证金数额。如果犯罪嫌疑人或其家属对保证金数额有异议,可以向司法机关提出申请,说明理由,请求重新考虑保证金数额。司法机关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审查,并作出相应的决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