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守所取保候审是否会通知家属?


在探讨看守所取保候审是否会通知家属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明确一下取保候审的概念。取保候审是一种刑事强制措施,简单来说,就是在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符合一定条件时,司法机关允许他们在一定范围内自由活动,但要遵守相关规定,保证随传随到。 从法律规定来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九十一条规定,公安机关对被拘留的人,认为需要逮捕的,应当提请人民检察院审查批准。人民检察院应当自接到公安机关提请批准逮捕书后的七日以内,作出批准逮捕或者不批准逮捕的决定。人民检察院不批准逮捕的,公安机关应当在接到通知后立即释放,并且将执行情况及时通知人民检察院。对于需要继续侦查,并且符合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条件的,依法取保候审或者监视居住。而在《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一百零九条中明确指出,对于被取保候审人,公安机关决定取保候审的,应当及时通知被取保候审人居住地的派出所执行。必要时,办案部门可以协助执行。采取保证人担保形式的,应当同时送交有关法律文书、被取保候审人基本情况、保证人基本情况等材料。采取保证金担保形式的,应当同时送交有关法律文书、被取保候审人基本情况和保证金交纳情况等材料。 虽然上述法律条文没有明确提及是否会通知家属,但在实际的司法操作中,通常情况下,看守所会通知家属。这是因为取保候审涉及到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监管以及相关保证措施的落实,家属在其中往往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比如,可能需要家属提供保证人或者交纳保证金等。而且,通知家属也体现了司法的人性化和透明度,让家属能够及时了解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情况。 不过,也存在一些特殊情况可能导致无法及时通知家属。例如,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拒绝提供家属联系方式,或者提供的联系方式有误等。但即便如此,司法机关也会尽量通过其他合理的途径来解决问题,以保障家属的知情权。 综上所述,一般而言,看守所取保候审是会通知家属的,但也可能存在特殊情况。如果家属长时间未得到通知,可以主动联系办案机关询问相关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