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保候审后不了了之是否有犯罪记录?


在探讨取保候审后不了了之是否有犯罪记录这个问题前,我们先来明确取保候审和犯罪记录的概念。取保候审是一种刑事强制措施,简单来说,就是在刑事诉讼过程中,公检法机关责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供保证人或者交纳保证金,保证其不逃避或妨碍侦查、起诉和审判,并随传随到的一种强制方法。而犯罪记录,指的是一个人曾经因犯罪被人民法院判处刑罚的记录,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案底”。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十二条规定,未经人民法院依法判决,对任何人都不得确定有罪。这就意味着,只有经过人民法院的审判并判定有罪,才会留下犯罪记录。 如果取保候审后案件不了了之,存在多种情况。一种情况是公安机关在侦查过程中,发现不应对犯罪嫌疑人追究刑事责任的,应当撤销案件。在这种情况下,由于没有经过法院判决有罪,自然不会留下犯罪记录。例如,公安机关在进一步侦查中发现证据不足,无法证明犯罪嫌疑人实施了犯罪行为,就会撤销案件。 另一种情况是检察机关在审查起诉阶段,作出不起诉决定。不起诉分为法定不起诉、酌定不起诉和证据不足不起诉。法定不起诉是指犯罪嫌疑人没有犯罪事实,或者有本法第十六条规定的情形之一的,人民检察院应当作出不起诉决定;酌定不起诉是指对于犯罪情节轻微,依照刑法规定不需要判处刑罚或者免除刑罚的,人民检察院可以作出不起诉决定;证据不足不起诉是指对于二次补充侦查的案件,人民检察院仍然认为证据不足,不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作出不起诉决定。无论是哪种不起诉决定,只要没有经过法院判决有罪,都不会留下犯罪记录。 只有当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被人民法院依法判决有罪,才会产生犯罪记录。所以,一般情况下,取保候审后不了了之,没有经过法院判决有罪,是不会有犯罪记录的。但需要注意的是,虽然没有犯罪记录,但取保候审的相关记录可能会在司法机关留存,不过这与犯罪记录是不同的概念,对个人的影响也相对较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