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保候审制度是否亟待完善?
我因为涉嫌一起小案件被采取了取保候审措施。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取保候审存在很多问题,比如保证金退还不及时、监管不严格等。我想知道从法律层面来看,取保候审制度是不是真的需要完善了?
展开


取保候审是一种刑事强制措施,指在刑事诉讼中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等司法机关对未被逮捕或逮捕后需要变更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为防止其逃避侦查、起诉和审判,责令其提出保证人或者交纳保证金,并出具保证书,保证随传随到,对其不予羁押或暂时解除其羁押的一种强制措施。 目前,取保候审制度在实践中确实暴露出一些问题,亟待完善。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权利保障角度来说,部分情况下取保候审的适用标准不够明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规定了可以取保候审的情形,如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等,但在实际操作中,对于‘可能判处’等表述,不同司法人员理解和把握存在差异,导致有些符合条件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未能及时获得取保候审,限制了他们的人身自由权利。 从保证金管理方面来看,虽然法律规定了保证金的退还条件,但在实践中,保证金退还不及时甚至不予退还的情况时有发生。根据相关规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取保候审期间未违反规定的,取保候审结束的时候,凭解除取保候审的通知或者有关法律文书到银行领取退还的保证金。然而,现实中存在司法机关以各种理由拖延退还保证金的现象,这侵犯了当事人的财产权益。 在监管方面,当前取保候审的监管措施不够严格和有效。一些被取保候审人在取保候审期间违反规定,如擅自离开所居住的市、县等,但由于监管漏洞,未能及时发现和处理,影响了刑事诉讼的正常进行。而且,对于保证人的责任追究也不够到位,保证人往往没有充分履行保证义务,却未受到应有的处罚。 综上所述,为了更好地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合法权益,确保刑事诉讼的顺利进行,取保候审制度亟待从适用标准、保证金管理、监管措施等方面进行完善。

法律公园专业律师
平台专业律师
去咨询
去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