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产法草案对破产犯罪的规制有哪些?


破产法草案对破产犯罪的规制是为了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保障债权人的合法权益,防止债务人通过不正当手段逃避债务。下面为您详细介绍其规制内容。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破产犯罪的概念。破产犯罪是指在破产程序开始前一定期间内或者破产程序进行中,债务人为了自己或他人的利益,实施的损害债权人利益或者破坏破产程序正常进行的犯罪行为。这就好比在一场比赛中,有人违反规则,破坏了公平竞争的环境。 从草案规定来看,有欺诈破产罪。这是指债务人在破产程序开始前的法定期间内,或者在破产程序进行中,以损害债权人利益为目的,实施隐匿、转移财产、虚构债务或者承认不真实的债务等行为。比如,一家企业在知道自己即将破产时,偷偷把公司的核心设备转移到关联公司,这种行为就是典型的欺诈破产。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草案征求意见稿)》,对于欺诈破产罪,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其次是过怠破产罪。它主要针对的是债务人在有破产原因的情况下,不合理地浪费财产,导致财产减少或者破产状况恶化。例如,企业已经出现严重亏损,面临破产,但企业负责人还大肆挥霍公司资金,进行豪华消费。这种行为严重损害了债权人的利益,也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再有是破产贿赂罪。在破产程序中,无论是债务人、债权人,还是破产管理人等相关人员,如果为了谋取不正当利益,给予他人财物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就构成了破产贿赂罪。比如,债权人向破产管理人行贿,希望在破产财产分配中获得更多份额。对于这种行为,法律同样会给予相应的处罚。 此外,草案还对破产程序中的其他违法行为进行了规制,如违反说明义务罪、违反提交义务罪等。违反说明义务罪是指相关人员在破产程序中,对有关部门的询问拒绝回答或者作虚假回答;违反提交义务罪则是指不按照规定提交与破产有关的文件、资料等。这些规定都是为了保证破产程序能够顺利、公正地进行。 总之,破产法草案对破产犯罪的规制是多方面的,涵盖了破产程序的各个环节。这些规定不仅有助于维护债权人的合法权益,也有助于保障市场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对于企业经营者来说,了解这些规定,遵守法律,是避免陷入法律风险的重要前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