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撞后什么时候理赔最好?


在遭遇交通事故被撞后,确定合适的理赔时间是一个关键问题,这直接关系到能否顺利获得合理的赔偿。理赔的时间主要分为两种情况,一是协商理赔,二是诉讼理赔,下面为你分别介绍。 协商理赔是指与责任方或其保险公司直接沟通,协商赔偿事宜。一般来说,如果只是轻微的财产损失或伤情不严重,在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出具后,就可以着手进行协商理赔。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是由交警部门根据事故现场勘查、调查等情况出具的,明确了事故双方的责任划分,是理赔的重要依据。根据《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自现场调查之日起十日内制作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交通肇事逃逸案件在查获交通肇事车辆和驾驶人后十日内制作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对需要进行检验、鉴定的,应当在检验报告、鉴定意见确定之日起五日内制作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在拿到认定书后,双方对责任无异议,就可以就赔偿金额、赔偿方式等进行协商。 然而,如果受伤情况较为严重,涉及到后续治疗、伤残鉴定等问题,建议在治疗终结且伤情稳定后再进行协商理赔。治疗终结是指临床医学一般原则所承认的临床效果稳定。通常需要等伤者出院后,经过一段时间的康复,医生认为其病情已经基本稳定,不会再有大的变化时,才可以进行伤残鉴定。根据《人体损伤致残程度分级》,鉴定时机应在原发性损伤及其与之确有关联的并发症治疗终结或者临床治疗效果稳定后进行鉴定。确定伤残等级后,再根据相关标准计算赔偿金额,这样能确保赔偿更加准确合理。 如果与责任方或保险公司无法达成协商一致,就需要通过诉讼途径解决。诉讼理赔的时间相对较为灵活,但也有诉讼时效的限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所以,被撞后要注意在诉讼时效内提起诉讼,以免丧失胜诉权。一般来说,在治疗终结并确定损失后,就可以考虑向法院提起诉讼。在诉讼过程中,需要提供充分的证据,如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病历、诊断证明、医疗费发票、伤残鉴定报告等,以支持自己的诉求。





